简介:徐景贤这个名字,今天的年轻人很陌生了,但从“文革”过来的人,应该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徐景贤“文革”前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一个小干部,“文革”开始后,成为造反派的头头,迅速获得张春桥、姚文元的赏识。造反的目的是夺权。徐景贤等人成功地夺取了上海的党政大权。“文革”期间,徐景贤先后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文革”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1992年保外就医,1995年刑满释放。从1992年至2002年,徐景贤以十年时间写成回忆录《十年一梦》。这本书,2003年由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有人说,《十年一梦》反思不够深刻。徐景贤的确没有把回忆录写成忏悔录。不过,回忆录的价值在于客观、忠实地叙述历史事件,在于准确细致地揭示历史隐秘。这方面,徐景贤做得很不错。
简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陶晶孙可以说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其自身经历和文学创作都实践着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混血儿"的定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顶着"汉奸"、"落水文人"的污名,相关研究也非常匮乏。尽管这些年来关于陶晶孙的研究渐渐多了起来,但往往都集中于他1940年代之前的文学活动以及1950年代之后的日文作品,对于其"附逆"时期1940年代的创作或很少涉及或语焉不详。1992年刘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4期上发表《陶晶孙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活动》一文,从陶晶孙1920年与郭沫若等人创办同人杂志《Green》到陶去世后由其妻整理出版的《给日本的遗书》,
简介:(一)兼和,闯入的陌生人兼和令多数人觉得陌生,即使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者,也未必有所详闻,最早的记载源自名为《兼和故事》的著作,作者是圣迭戈加来斯群岛的威廉·汉森博士[注释一],是中美洲岛国中唯一的汉学家。《兼和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名叫许虞,威廉·汉森博士以此人作为整个文本的第一主体,描述中国古城的草蛇灰线。现代有些研究者怀疑许虞,是中国两个远古名人许由和有虞氏舜的组合,该种名称嫁接手法风行上世纪中叶,始作俑者为加纳利马纳[注释二],我们大致能判定许虞属于虚构人物,是作者选定的思想代言人,而《兼和故事》中很多论点,又通过许虞的自语来表现,这些言论无疑代表威廉·汉森博士本人的观点,研究者一致认为早年的威廉·汉森是新左派,他曾加入工党,受西马思想家卢卡奇、萨特、葛兰西等影响,是六十年代中期乌托邦空想的狂热拥趸,此种改变在《兼和故事》亦有所现。
简介:清秋的名字是她母亲取的。她母亲在盛夏生产,大出血,九死一生生下她,月子里大部分精力都耗在同自身病痛做斗争上,及至稍觉稳定,问起孩子名字,得知受了众托的爷爷还是在斟酌,便放声痛哭不已。没有人把这个处于特殊时期的女人的胡搅蛮缠当回事,可第二天,这个女人却道出了自己一夜失眠的结果,并扬言:“俺谁也不求,俺嫂就叫这个!”“清秋,”这两个字似乎不符合她那糕点厂女工出身的母亲一贯的审美。然而它却使得包括爷爷在内的所有家人为之眼前一亮,非但用它报了户口,爷爷还龙飞凤舞,挥毫写下“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的草书斗方,挂于产房墙上。一时间,家里的大人、孩子均觉面上有光,逢有客来探,必指点墙上古诗,让关于这名字的讨论漫无边际——今夏反常的溽热天气、女人生产遭遇的种种辛苦、李家这一辈长房嫡长女出生给家人带来的欢欣鼓舞……甚至有嘴巴讨喜的亲戚,还要拿襁褓中的小人儿说事,夸了孩子五官端庄,又夸她不哭不闹、省心乖巧。甚至,竟然都有人说:“这孩子,简直活脱脱是照着那两个字儿长的。”
简介:创作感言:选择写作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作家以写作来证明他的存在和价值,以写作来支撑他生命的风帆,以其作品来体现他的品格、品质、气质及其良知良能,体现其对生活的感悟、体认和探究的深度,以其作品来表达他对于生活的激情和谢意。也就是说,文学就是作家对于自己的表达,对于生活的全部意义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