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徐悲鸿离世的时候,他和廖静文的儿子徐庆平还不到七岁,日后徐庆平回忆父亲教他写字,父亲写下两句诗:“小屋可延凉月入,开吟时有好风来。”徐庆平说小的时候不解其意,长大后才知道这是关于美的启蒙。美其实无处不在:譬如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画上的人形态各异,细小到每个奏乐仙女的发型、装饰皆不相同。又譬如杜甫《客至》开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
简介:死蝶的地毯铺在我脚下,死寂而柔软。(它们并没经历死后的僵硬)。另一方面,我相当健康:我扯出了我的肝脏。拉出了我的肺叶.扭出了我的心脏.而且一点也不痛。
简介:想起茶卡就觉得它大而远其实《汉书·地理志》里茶卡“盐池”就与家乡“金城郡”比邻而居
简介:安娜·贝因:生活于伦敦,是一位装置、雕塑、声音和表演艺术家。她在非洲出生和受教育,1969年迁移回英国。她的作品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多次获奖,包括两次获得“TimeOut舞蹈与表演艺术奖”。
简介:盐湖我的身体里早就隐藏着一些你的秘密我的笑容中也有你推动、引发的力
简介:“听,你再听听。”少土司抬起右手指向斜上方,“这声音我好像在什么地方听到过,但又想不起是什么声音。”
简介:自从那天被打之后,我就瞄上了小群的卡瓦萨基。
简介:
简介:1、不是云的云在卡瓦格博上空一大片不是云的云每天准时舒卷如同赴约的情人
简介:安静与沸腾这些喧哗是从我身后发出的吗一匹马在嘶鸣经幡在诵经十万年前的结晶云彩无声涌过高地凝结——一片巨大的镜面有多么安静就有多么沸腾时间,沉沦着沧桑我在这里独坐犹如时间的小小逗号——
简介:天空开过小火车我有一列小火车它停在茶卡盐湖深处我来时小火车已经入睡茶卡盐湖倒悬在火车头顶
简介:一块巨大的窗玻璃立在我的面前白云的轻纱覆盖它的某个部分那神秘之处,将我和它隔开就像面对一个久未相见的恋人我伫立在它的面前观察着它仿佛观察我曾经的生活离我如此之近
简介:卡夫卡曾在日记中提到他在《乡村医生》中获得了满足感,这种“满足”可能指接近了以两种宗教观为基础的卡夫卡式的信仰与追求。作品中两者克服困境走向一致,实现了卡夫卡所说的精神上的满足。
简介:哈丽娜·波斯维亚托夫斯卡(HalinaPoswiatowska,1935—1967),波兰女诗人,生于波兰南方小镇琴斯托霍瓦,早年即显示出诗歌天赋,但她从10岁起就不幸患上了心脏病,长期卧床或待在疗养院。
简介:2016年10月13日的《大西洋》杂志上,刊载了斯宾塞·科恩哈伯的文章:《鲍勃·迪伦的诺贝尔奖与音乐无关》。
简介: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中部分带有着或多或少的自传性色彩,在1922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中,也具有'卡夫卡式困境'的投影,在这个奇异的艺术家生命消逝背后,也是作者对自身存在问题与人生孤独困境的深刻思考。
简介:在茶卡盐湖,世界沉人美的沦陷这是一次美的征服,而后就是沉迷在海拔3059米的高原,阳光的翅翼,风的箫音落入褶皱波涌的水。风起云涌,耀目的玄幻世界沉入美的沦陷。一场又一场雪析出盐的晶体,银河阔大、星光翻涌
简介:邓菡彬:当你绘画和表演的时候,感觉到你和观众的大脑运动频率、状态有什么变化吗?肖恩·卡顿:每次都不一样,但也有很多相同点。表演是一个让人在不同层面上检验的旅行,它是视觉的,也是多感官的,因为你能闻到它,感觉到它,它们在心理层面也会影响到你。我经常提供很多视觉资料让人去看,
简介:①廖小诚原是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村民,2013年底,随着渝利铁路如期开通,他当上了铁路护路工。
简介:抒情诗常有,而抒情诗理论不常有。西方“抒情诗”(lyric)可追溯到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作品,虽然早于《诗学》两百年出现,但未获亚里士多德及之后理论家的重视。原因不难理解,亚氏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摹仿,“摹仿者表现的是行动中的人”(亚里士多德38);抒情诗表达情感而非表现行动,难以被纳入“摹仿论”的体系,所以《诗学》将之排除。受此影响,有关抒情诗且系统化的理论长期缺位。因此,抒情诗理论的建构十分重要。
因风飞过蔷薇
卡西安诗选
茶卡笔记
与安娜·贝因的对谈
茶卡盐湖(组诗)
卦师卡杰
卡瓦萨基
让英语阅读因“结”而精彩
卡瓦格博歌谣
独坐茶卡盐湖(组诗)
茶卡盐湖深处(组诗)
茶卡盐湖深处的声音
《乡村医生》:卡夫卡的满足
波斯维亚托夫斯卡诗选
鲍勃·迪伦因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艺术的穷途末路与饥饿的卡夫卡——浅析卡夫卡《饥饿艺术家》中的自传色彩
茶卡盐湖,在绵长的福音中飞翔或沉沦(组诗)
肖恩·卡顿:生活是一场巨大的幻觉(下)
因爱之名 使命必达——记重庆市渝利铁路夫妻护路岗
独树一帜的“反摹仿”诗学——乔纳森·卡勒的《抒情诗理论》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