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7月21日是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恩尼斯特·海明威诞生97周年纪念日。由美国海明威学会和爱达荷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海明威国际会议,在克茨姆歌剧院隆重举行。克茨姆是美国西北部爱达荷州山区美丽的疗养胜地。海明威生前多次去过,晚年在那里买屋定居,最后安息在克茨姆坟场。他曾在克茨姆写了不少名篇佳作,在那秀丽的山山水水旁留下深深的脚印。来自中国、日本、瑞士、挪威、法国、英国、西班牙、加拿大和美国各地的专家、教授以及爱达荷州当地一些大专学校和中学的教师和研究生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受到学术界的注目。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杨仁敬教授代表我国,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报告,深受与会者的好评。他的新著《海明威传》(1996)和《海明威在中国》(1990)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
简介:2006年7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与吉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4篇,并且于会前由刘中树教授等主编,在吉林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来自海内外从事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学者、作家逾百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有来自北美、东南亚、远东、欧洲,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境外的学者、作家37人。本次会议以“共创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为基本主题,就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具体的议题包括:1、故园想象与创造历史;2、启蒙/救赎思潮(或意识)与华文文学;3、东亚汉学与文化传承;4、华文文学生态问题研究(含中心与边缘、文学格局、边缘化写作、内部平衡、离散与聚合等问题研究);5、华文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
简介: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新文学学会、湖北省文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赵淑侠作品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日至21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瑞士、丹麦、德国、美国,以及包括台湾在内的我国十多个省市的总计近5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这一学术盛会.自70年代初重拾文笔以来,赵淑侠不但先后写出了享誉海内外华人文化圈的《我们的歌》、《当我们年轻时》、《塞纳河畔》等一系列反映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生活遭逢人文心态的作品,而且二十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创作极丰.至今已在台港、东南亚、欧美及大陆等地出版了各类作品集子30余种,总计近400万字,是一位有着很高声誉的海外华文作家.但是,相对于赵淑侠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海内外华文文学研究界对赵淑侠及其作品的研究却显得较为沉寂.虽然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研究赵淑侠的评论文章见诸报刊杂志,其中也不乏精辟之论,但总的来看,居多还是停留在具体评论分析其作品的主题人物、思想艺术特色的“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还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具体地说,就是还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