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韩国俗谈是韩国民间自古以口语形式流传下来的语言形式,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体现了韩民族的文化特点。中韩关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对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国俗谈在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性、语言风格。以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韩国俗谈的特点,探讨其翻译技巧,对于研究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正>诗人流沙河在《滥俗的欧化句》一文中将“作为公安部门,对于盗版行为.必须予以打击”这样的句子称为“滥俗不堪的欧化中国话”,并认为纯正的中国话应该直说;“公安部门必须打击盗版行为”,以为两种表达相比,“孰简练孰繁.孰剀切孰拖沓,一目了然.”据流沙河先生分析,“作为——对于——予以——”句式的形成是译体文章教唆的结果.由于此种句式的存在,竟导致“写文章的弄糊涂了,竟不知道一个句子是造成‘家长应该关心学生课外阅读’好呢,还是造成‘作为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应该予以关心’好呢。”流沙河先生又认为古汉语“以最少的材料造最大的容积,使人吃惊”.外语虽自有其大,“但不必效法其
简介:<正>《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孟子施"仁政"、弃"霸权"、倡"保民"、"去"残民"的学说的重要理论。它是孟子学说中具有代表性文章之一。文章中不仅贯穿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重要思想的主线,而且还设想了许多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措施。这些主张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一)运用了眼前实事、情中至理构成富有夸张性鼓动性的比喻。论说,即是说理。它是"以理服人",以期达到使对方言听计从的目的。为此,或借助于生动具体的形象,或得力于严密的逻辑推理。在《齐桓晋文之事》章中,当论述施仁政时孟子机智地将上述两种手法熔于一炉。即采用眼前实事来比,从而又进行推理,请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又以"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来比喻"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小至日常生活中的一片羽毛,一根树枝,次之到一车柴薪,大至泰山、北海。对生活在北
简介:<正>读了在《汉语学习》一九八〇年第五期转载的《从“一齐众楚”谈起》一文和编者按语,受到了很大启发。实践也有力地证明,在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汉族学生学习外语如此,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也不例外。因为,朝鲜族聚居区的学生从小只使用本民族语言,很少接触汉语,基本上没有汉语基础,所以,从掌握第二语言的规律上讲,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跟汉族学生学习外语是没有什么两样的。那么,在汉语教学中,如何给朝鲜族聚居区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呢?我们曾经搞过一个“汉语授课加朝语”的试验。也就是说,在朝鲜族学校里,除朝语课外,其他课程一律使用汉族学校的课本,用汉语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