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的动因,探讨了词汇语义特征对歧义程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歧义程度高的“VP+NP1+的+NP2”结构仍表现出歧义偏向性的原因。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发现:1)歧义偏向性、动词致歧度均影响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加工,分别导致额-颞网络、额下回三角部(BA45)激活,且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影响;2)脑功能成像数据还显示在偏正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没有差异,而动宾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1)句法与语义信息共同影响汉语句法歧义解读;2)尽管句法歧义允许两种结构分析,但它们的心理表征并不平衡,存在解读偏向且偏正结构的表征占绝对优势。
简介:以往的符号学及相关研究以语言文字为参考点,将人类用以载意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但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分类与互动不足以覆盖翻译广义范畴的所有符号转换类型,故而有必要以物质介质为参考点,将人类表意符号分为依存于外部物质介质的有形符号和依存于大脑内部介质的无形符号。这两类符号之间存在的三种转换(即有形符号转换为有形符号、有形符号转换为无形符号,以及无形符号转换为有形符号),构成了翻译符号学有关符号活动范畴与类别、符指过程等领域的思想基础,既可丰富符号学有关符号类型划分的相关思考,还可拓展人类交际过程和文本阐释研究的视角,更可以为翻译学有关翻译类型、翻译过程、译者思维与心理、机器翻译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