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集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的又一部大型官修韵书。根据卷首《韵例》,它在收字、注音、释义各个方面都尽量要求完备,这和陆法言《切韵》以来的韵书“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削除疏缓”的旨趣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大杂烩”,用途不大。其实这部书收字三万以上,大大超过了《广韵》;收录字的读音也比《广韵》多,有的字的读音多达十个以上;字义的解释也比较丰富,收录的义项不少。这部书除了音韵学上的价值外,在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只要运用得当,它对研究古音,探索词义,考察字形结构都有很大的好处。除此以外,《集韵》注音将切语的类隔切改为音和切,每个韵内部的小韵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类聚在一起,开宋代韵书革命的先河,也是值得注意的。
简介:自现代学术建立以来,泰州学派的研究虽一直受到重视,也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泰州学派究竟应当包括哪些人物,却几乎无不以《明儒学案》所提供的格局为依据。其实《明儒学案》中黄宗羲所列《泰州学案》的成员颇为芜杂,就地域而言,许多人物生长与主要活动都不在泰州;就思想传承而言,一些人物究竟是否属於王心斋一脉也颇成问题。而心斋子孙三代继承和发扬家学的思想和实践,作为最无疑问的泰州学派嫡传和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没有受到海内外学者的注意。本文根据《明儒王东埂东隅东日天真四先生残稿》这部不为以往研究者所注意的文集,并结合其他各种相关的文献材料,对王心斋身後三代包括王东埂、王东隅、王东日、王天真等人的生平与思想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思想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对晚明儒学所谓“民间化”、“平民化”问题提出一些进一步的观察,以弥补迄今为止泰州学派以及晚明儒学研究的一项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