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出281株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分别是亚胺培南(8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5%)、头孢他啶(86.1%)和头孢吡肟(82.8%),亚胺培南有耐药增加的趋势。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和创面分泌物(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主要以骨科、内科和脑外科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上升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70例,将其设定为耐药组,并取同期收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88例,将其设定为敏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相较于敏感组,耐药组的神经外科以及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敏感组,耐药组的脑外伤以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更高,且复数均感染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耐药组,敏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病情恶化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先前应用碳青霉烯类、留置鼻饲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机械通气为导致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并不具备特异临床表现,同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临床治疗需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用,并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感染。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从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18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科室及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中主要以痰液(l41例76.22%)、伤口分泌物(19例10.27%)、脓液(12例6.49%)为主,在临床科室的分布中以神经内科(51例27.57%)、重症医学科(28例15.14%)、呼吸内科(22例11.89%)多见。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氨曲南、妥布霉素耐药率均高于40%。对多粘菌素、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药物较敏感。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药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播散,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