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伴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不仅愈来愈关注现在的需求,还将眼光放到了长远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受到各国重视,它颠覆了人们原有的经济观,强调经济增长不等同于发展,警醒人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各领域的和谐共存。这一思想被收录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1]1994年《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目标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2003年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中共十七大上被再次提出;到2013年,可持续发展更是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一项承诺在《北京宣言》[3]中被提出,与全民学习联系在一起。短短20年,可持续发展被应用于科技、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它是否真能与时俱进,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呢?
简介:冬季农业是指利用冬季闲置的农业资源通过改变传统耕作习惯,调整生产结构,挖掘资源潜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季节性农业生产。德宏州冬季农业开发需要针对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做好区域化布局工作,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集中,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晶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扶持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市场监管。积极发展特色订单生产,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树立名、特、优意识.开创名牌产品,才能牢牢抓住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简介: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含义的阐述,以及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提出了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一是实现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教学、研究、建设和管理等诸方面;二是大学引领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表现在大学的社会责任、社会地位、软实力等方面。建立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体制,应当从教学体制、科研体制、管理体制、服务体制、引领体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机制等几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