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郑瑾 郭晖 薛武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8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西安 71006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高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移植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感染发病率和感染性并发症死亡率也随之增高。病毒感染一方面引起受者全身症状,另一方面也常常导致移植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对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造成不利影响。以下内容主要对影响移植肾功能的多瘤病毒(PV)、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的特征进行阐述。

  • 标签: 肾移植 病毒 多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腺病毒 EB病毒
  • 简介:目的:通过对终末期肾病的相关检查、术前准备以发现病人存在的移植风险。针对病人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高病人的手术耐受力,预防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方法:清洁并消毒病室为病人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有利于预防感染,加强对病人心理和生理的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加强透析、纠正贫血、控制病人潜在感染等方法以提高病人手术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结论:病人在术前的充分准备中,术后尿量正常、无感染体征,术后顺利出院。术前准备对于肾移植的成功有重要决定作用。

  • 标签: 肾移植 术前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提升质量是目前我国肾移植的主要发展目标。推广组织配型新技术,包括采用高分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方法,保证供受者HLA分型结果的完整性和唯一性,以及把改良的细胞学方法和纯化单抗原技术相结合,提高HLA抗体检测精准度等,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供受者间的错配负荷和受者免疫风险,指导器官的科学分配和受者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有助于达到受者长期存活的目标。这正是精准医学的核心要义在肾移植领域的体现。

  • 标签: 肾移植 组织配型 器官分配 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摘要肾移植后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严重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是后期AMR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应对这一重要临床瓶颈,提高我国肾移植长期存活率,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和上海市肾脏移植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外最新进展,结合我国肾移植临床实际撰写了初稿,广泛征求国内本领域专家修改意见后统稿完成本共识。共识围绕降低dnDSA的产生风险以预防后期AMR、定期检测dnDSA并通过病理诊断及时发现后期AMR,以及后期AMR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相关专家推荐意见。

  • 标签: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长期存活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同时期亲属活体供肾移植(LD)受者与尸体供肾移植(DD)受者BK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器官移植研究所实施的实体器官肾移植受者91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肾移植受者尿液和外周血中的BK病毒DNA水平进行监测,根据供体来源不同分为LD组255例和DD组656例;比较LD组与DD组的BK病毒感染情况,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对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所有研究对象BK病毒感染尿液检出率为13.06%(119/911),血液检出率为2.96%(27/911);肾移植术后BK病毒尿液检出率高于血液检出率(P<0.000 1);LD组中BK病毒感染尿液检出率为9.02%(23/255),明显低于同期DD组的14.63%(96/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7,P=0.012);LD组BK病毒感染血液检出率为0.78%(2/255),明显低于DD组的3.81%(25/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9,P=0.007)。结论不同来源的实体器官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DD来源的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肾移植 BK病毒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移植术后胰岛移植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成人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案之一,但将其应用于儿童罕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4岁1型糖尿病合并肾衰竭患儿,行肾移植术后3个月接受同种异体胰岛移植。胰岛移植术后患儿血糖平稳,未再发生低血糖,C肽水平恢复正常,移植4周后出院时胰岛素用量减少2/3,未发生肝脏穿刺口出血等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胰岛移植 糖尿病 肾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预防、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是目前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临床诊疗的关键。免疫抑制治疗强度不足以控制由同种异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激发的免疫反应是受者产生DSA的原因。肾移植受者术后应定期检测HLA抗体,分析阳性HLA抗体是否具有供者特异性,综合DSA的特性和病理活检诊断及时明确其临床意义,指导进一步的合理治疗。对DSA应重在预防、定期检测、积极适度治疗,防止AMR疾病过程中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因果发展,以期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

  • 标签: 肾移植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小鼠肾移植尿路重建方法和技术要点。膀胱瓣和输尿管植入术均是小鼠肾移植中重建尿路的可行术式。膀胱瓣术式主要并发症为术后膀胱瓣及输尿管远端缺血坏死。其发生率受供体小鼠品系和手术技术影响。输尿管植入术式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尿漏。其发生率受受体小鼠性别和手术技术影响。膀胱瓣术式重点是术中判断膀胱瓣血供并合理修剪缝合膀胱瓣。输尿管植入术式重点是妥善修剪和固定输尿管。输尿管植入术式比膀胱瓣术式快捷。其早期发生的尿路并发症更容易通过二次手术成功修复,但远期尿潴留发生风险高于膀胱瓣术式。手术干预的及时性是成功修复早期尿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尿路并发症 动物模型 小鼠
  • 作者: 张雷 肖漓 石炳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18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科,上海 200433,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研究所,北京 100091,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 100091
  • 简介:摘要致敏受者因对人类白细胞抗原存在免疫记忆而增加了肾移植风险,往往等待时间长,移植效果差。如何让每一位致敏受者都获得平等的移植机会?目前我国肾移植的发展现状面对这个世界性难题,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需要移植实验室、器官获取组织、临床医生以及国家器官分配系统的多方协作,合力探索解决路径。

  • 标签: 肾移植 致敏 人类白细胞抗原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依然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移植排斥反应和移植术后感染依然是影响肾移植受者生存最主要的因素。免疫系统在移植排斥和移植感染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解析移植排斥及感染过程中复杂的免疫调控网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并将推动对移植免疫应答机制以及移植感染机制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免疫 移植感染 单细胞测序
  • 简介:摘要我国致敏肾移植等待者逐年增加,如何平衡这些患者器官分配的公平性和移植效果是移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专家共识作为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系列共识的第二篇,围绕此问题,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产生和病理机制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为致敏肾移植等待者获得公平器官分配机会的改进建议,以及包括脱敏治疗在内的安全实施肾移植的路径和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器官分配 脱敏治疗
  • 简介:摘要细胞免疫治疗一直是肾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备受关注。过继输注免疫调节性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可降低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感染和恶性肿瘤等副作用。一些免疫调节性细胞的临床前动物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已取得满意结果,但要进一步推广细胞制剂的临床应用还面临诸多困难。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纳米技术对调节性细胞进行修饰以提高细胞制剂的疗效,有望实现诱导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造福广大移植患者。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疗法 过继转移 免疫调节性细胞 临床转化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同期行肾移植和肠道膀胱扩大术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营养管理过程。排除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出血、感染、高钾饮食摄入等因素,该患者持续高血钾与新膀胱处的回肠吸收尿液中的钾有关,坚持低钾饮食并加强尿液排出后血钾逐渐恢复正常。该病例出现高钾血症的原因少见,也提醒临床医师肠代膀胱的电解质紊乱发生风险。

  • 标签: 肾移植 肠道膀胱扩大术 高钾血症 营养
  • 简介:摘要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AMR的病因,而产生DSA的主要原因是供受者之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错配。因此HLA分型和抗体的检测是目前肾移植临床关注的重点。本共识系统梳理了HLA分型和抗体检测的不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介绍了如何应用上述检测结果评估肾移植受者同种异体免疫记忆和初始免疫反应风险,并给出了相关的专家推荐意见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 供者特异性抗体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扁桃体切除术对治疗肾移植术后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IgAN的患者201例,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收集该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及移植肾存活时间及移植肾功能情况。结果18例受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6.0±10.9)岁。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2例患者分别在扁桃体切除术后10个月和14个月移植肾失功后恢复透析治疗。扁桃体切除术前患者血肌酐94(78,133)μmol/L,扁桃体切除后3个月、1年和2年血肌酐分别为95(74,139)μmol/L,106(87,158)μmol/L和95(81,147)μmol/L(P=0.206)。扁桃体切除术前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为0.31(0.16,1.38)g,扁桃体切除术后3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0.34(0.10,1.42)g、0.33(0.11,0.56)g和0.25(0.10,0.50)g(P=0.104)。移植肾失功的2例患者,分别是肾移植术后9年和4年因为血肌酐升高、蛋白尿和血尿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IgAN,病理提示球性硬化和节段硬化分别为7/24、5/24和1/6、2/6,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IF/TA)均为30%,该2例患者分别是在确诊IgAN后461 d和1 077 d后才行扁桃体切除术。结论肾移植术后IgAN行扁桃体切除术能帮助维持肾功能稳定,防止蛋白尿加重。病理提示肾小球硬化或IF/TA较明显的患者,扁桃体切除术效果不佳。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肾移植 肾小球肾炎,Ig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肾移植复苏期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们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并进入复苏期的2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人接受常规护理方式,B组100人在A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复苏时间、CRBSI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B组的复苏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3% vs 15%,P<0.05)。同时,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A组(96分 vs 85分,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肾移植患者复苏时间,降低肾移植复苏期患者的CRBSI发生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肾移植复苏期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16例肝移植病人术后护理干预的经验总结,提高肝移植病人长期生存率的护理;方法16例病人病因分别为遗传性毛细血管增生症、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术后分别进行了长期的护理干预;结果16例存活的时间从10个月到40个月不等,且全部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肝移植病人的长期生存率也有着很大的意义,通过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努力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移植 护理干预 生存期分析 临床体会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