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老年人存在身体健康水平下降、生理功能衰退、营养不良和多病共存等突出的健康问题,给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构建等带来一系列挑战。为积极应对挑战,经专家充分讨论,形成并发起如下倡议:政府需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环境,将老年人健康需求融入疫情防控策略;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养老和照护机构,以及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家庭层面要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孝敬老年人;老年人需要自我树立主动健康观,掌握健康状况和身体机能变化,通过膳食获取足量营养,保持规律适度的身体活动,安全、合理、规范用药,增强疫苗接种预防疾病意识,主动参与并融入社会。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加强老年人健康防护,实现健康老龄化。
简介:[摘要]老年人作为一般行为个体会受到社会经济、社会网络以及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财富水平高的、家庭集体主义氛围强的、风险偏好大的老年人更容易进行深度金融参与行为。老年人抗风险能力弱,受到金融排斥,金融参与不足,金融服务应更有针对性地推广与应用,从而惠及老年人的金融参与。
简介: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积极老龄化”这一理念必须放在重要位置。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势必要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而公益活动正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内容。老年人具备公益活动参与的独特优势,但如今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并不完善,而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中有许多内容与老年人的公益活动不谋而合。“损有余而补不足”、“无为”、“以善为本”等观点都可以融入老年人的公益参与。本文致力于道家思想与老年人公益活动参与的融合,望能为“老有所依”提出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方案,以此来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简介:【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技术正在快速进入康养产业,成为康养产业发展的新热点。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多家康养机构以及百余位老人的调研所获得的一手数据,来分析康养产业中的智能技术是否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脑肠轴血清代谢物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2019年7月至10月间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队列和广西长寿人群微生态平衡队列中分别选取100和60名研究对象,构成健康人群子集和长寿人群子集。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采集空腹静脉血2~5 ml,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定,通过文献检索汇总脑肠轴相关生物标志物,与非靶向代谢物测定结果取交集并进行注释。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筛选与增龄相关的脑肠轴血清代谢物,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构建生物学年龄模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估长寿人群子集认知功能,比较长寿人群子集不同认知功能老年人生物学年龄和时序年龄的差异。结果健康人群子集和长寿人群子集年龄的M(Q1,Q3)分别为64(38,72)和97(95,99)岁,女性分别为50(50.0%)和44名(73.3%)。初筛得到9种脑肠轴血清代谢物,分别为丙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乳酸、5-羟色胺(5-HT)、色氨酸、氧化三甲胺、多巴胺和犬尿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谷氨酸和多巴胺与增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8和0.524,均P<0.05),色氨酸、5-HT和GABA与增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8、-0.533和-0.213,均P<0.05)。构建生物学年龄模型为:y=49.81-1.18×10-5×GABA-1.82×10-4×5-HT+1.99×10-3×多巴胺+1.65×10-6×谷氨酸-2.04×10-6×色氨酸+2.36×性别,式中:y为生物学年龄(岁),右侧各项依次为截距项、各代谢物相对水平和性别(男性=1,女性=2),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50(P<0.001)。长寿人群子集认知功能较差、一般和较好者时序年龄的M(Q1,Q3)分别为97(94,100)、97(93,101)和96(94,101)岁,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功能较好的研究对象生物学年龄的M(Q1,Q3)为51(38,54)岁,低于认知功能较差者[57(47,61)](P=0.040)。结论可基于脑肠轴血清代谢物构建生物学年龄模型,对老年人认知功能进行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9个长寿地区老年人尿砷水平与贫血的关系。方法以2017—2018年参与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的1 89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后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b)、血糖、血脂、血浆维生素B12和尿砷等指标。将尿砷水平(μg/g 肌酐)按四分位数分为Q1(<18.7)、Q2(18.7~34.5)、Q3(34.6~69.5)和Q4(≥69.6)等不同尿砷水平,分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砷水平与贫血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M(Q1,Q3)]为83(74,92)岁,其中女性952名(50.21%),Hb含量[M(Q1,Q3)]为135(124,147)g/L,贫血患病率为24.89%(472例),尿砷水平几何均数和[M(Q1,Q3)]分别为37.5和34.6(18.7,69.6)μg/g肌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教育水平、吸烟、饮酒情况、居住地、经济水平、民族、维生素B12缺乏情况、水产品和肉类食用频率、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情况等因素后,尿砷水平与贫血均呈正向关联[以Q1组为参照,Q2、Q3和Q4组的OR(95%CI)分别为1.73(1.20~2.50)、2.08(1.43~3.02)和1.52(1.02~2.28)]。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砷水平与贫血存在非线性关联(P<0.001)。亚组分析显示: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尿砷水平具有负相乘交互作用[OR(95%CI):0.55(0.30~0.99)],未发现年龄、性别、居住地、吸烟和饮酒情况等与尿砷水平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均P>0.05)。未患慢性病、男性、乡村居住、吸烟和饮酒对象的尿砷水平与贫血呈正向关联[OR(95%CI)值分别为3.62(1.30~10.06)、2.46(1.34~4.52)、1.70(1.03~2.80)、2.21(1.01~4.82)和2.79(1.23~6.33)]。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老年人尿砷水平与贫血呈正向关联。
简介:【内容摘要】我国10.11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到12.2%,大量“数字新手”的涌入也暴露出当下数字信息化时代“适老化”存在的诸多不足。如何帮助老年群体融入并享受“数字生活”这一难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将传统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打造新时代“智慧校园”,实现老年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准化、运行高效化和方式多元化。同时,以智慧校园为平台,大力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帮助更多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乐享“数字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受损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3月29日至2019年4月8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随访的11 24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研究。采用自制问卷通过面对面调查收集对象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等资料。采用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对象ADL状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睡眠时间与ADL受损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睡眠时间与ADL受损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对象年龄为(79±10)岁,其中女性5 793名(51.5%),ADL受损发病率为33.3%(3 747/11 247),睡眠时间短(<7 h)、中等(7~8 h)和长(>8 h)的人数分别为2 974(26.4%)、4 922(43.8%)和3 351名(29.8%),睡眠时间中等组ADL受损发病密度最低(4.98/1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以睡眠时间中等为参照,调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与家人同住、吸烟、饮酒、锻炼身体、水果摄入频率、蔬菜摄入频率、睡眠质量、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后,睡眠时间长增加ADL受损风险[HR(95%CI):1.148(1.062~1.241)]。亚组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年龄存在微弱的正相乘交互作用[HR(95%CI):1.004(1.000~1.009)],与性别不存在相乘模型交互作用[HR(95%CI):0.948(0.870~1.034)]。女性睡眠时间长增加ADL受损发生风险[HR(95%CI):1.195(1.074~1.329)],男性中二者无关联[HR(95%CI):1.084(0.966~1.217)]。8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时间长增加ADL受损发生风险[HR(95%CI):1.185(1.076~1.305)],80岁以下人群二者无关联[HR(95%CI):1.020(0.890~1.169)]。睡眠时间与ADL受损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07),睡眠时间7.5 h时ADL受损风险最低。结论睡眠时间与老年人群ADL受损发生风险存在正向关联且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的现状,为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本市社区为抽样框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65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并通过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现状问卷,分析老年人线上参与现状及其对老年人的影响。结果显示,465名老年人中,会使用网络的老年人占60.85%,完全不会使用网络的老年人占16.49%;34.41%的老年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在1~2h;导致老年人不会上网前三位的原因是:文化程度(56.04%)、经济条件(52.75%)和身体健康状况(42.86%);线上参与给老年人了解社会动态、丰富老年生活、提升自我价值、增进亲情交流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适用于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受损的6年风险简易预测工具。方法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的34 349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资料,采用器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量表评价对象的功能状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价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体格检查获取对象的身高、体重和血压等资料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基线和随访时均采用Katz量表评价ADL状况。以ADL状态为因变量,以Lasso回归筛选得到的关键预测因素为自变量,构建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采用列线图工具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不bootstrap 200次重复抽样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模型的稳健性。结果研究对象年龄[M(Q1,Q3)]为86(75,94)岁,其中男性9 774名(46.0%)。共随访112 606人年,发生ADL受损4 578例,发病密度为40.7/1 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增长、BMI升高、女性、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史可使ADL受损发生风险升高[HR(95%CI)分别为1.06(1.05~1.06)、1.05(1.04~1.06)、1.17(1.10~1.25)、1.07(1.01~1.13)和1.41(1.23~1.62)];少数民族、连续行走1 km、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几乎每天做家务可使ADL受损发生风险降低[HR(95%CI)分别为0.71(0.62~0.80)、0.72(0.65~0.80)、0.74(0.68~0.82)和0.69(0.64~0.74)]。模型对ADL受损发生风险预测的AUC值为0.85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和实际观测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剔除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和民族)后,模型对ADL受损发生风险预测的AUC值为0.779;65~74岁和7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AUC值分别为0.634和0.765;基于IADL中连续行走1 km和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个变量构建的模型与基于IADL综合得分构建的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53和 0.851。结论所建立的ADL受损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良好且稳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体检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300例老年人,收集体检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其中阳性组196例,阴性组104例,比较2组社会支持情况,分析老年体检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与国内常模的SCL-90评分中的敌对、恐怖、精神病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以及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SCL-90评分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主观支持、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婚姻状况、锻炼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独居、医疗支付方式、教育年限、月收入、存在慢性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体检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年龄、独居、教育水平、经济、慢性病、支持利用度等是影响其心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