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金融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6
/ 2

老年人金融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杜海燕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上海市       200444

[摘要]老年人作为一般行为个体会受到社会经济、社会网络以及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财富水平高的、家庭集体主义氛围强的、风险偏好大的老年人更容易进行深度金融参与行为。老年人抗风险能力弱,受到金融排斥,金融参与不足,金融服务应更有针对性地推广与应用,从而惠及老年人的金融参与。

[关键词]老年金融 金融参与 影响因素

老龄化的加深,促使“银发市场”成为一片蓝海。2014—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上升,越来越多的社会资产聚集在老年人手里,刺激了老年人金融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包括储蓄存款、保险需求、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融资需求和其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等[1]。本文梳理已有文献,探索影响老年人金融参与的因素。

一、个人金融参与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

目前许多经验性的经济、金融研究集中在社会经济因素对个人金融参与的影响,包括财富水平、房产持有、社会保障、信贷约束等因素,风险偏好常作为中间的解释机制。首先,财富水平越高,个人参与股票市场的概率就越高,参与股票市场的深度越深[2]。关于房产效应,有不少学者认为房产是一种金额较大的非流动资产,这种非流动性阻止了房产拥有者冒金融风险,即房产对风险资产和股市参与具有挤出效应。而社会保障的改善,使得居民退休后收入提高,能够降低居民风险厌恶程度,提高消费水平和最优风险资产配置的比例,促进个人金融参与[3]。此外,信贷约束与个人金融参与呈现负相关关系。当投资者面临信贷约束时,相对较多的股权投资会降低投资收益,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完全放弃股权投资[4]。

(二)社会网络因素

现在,行为金融学和社会学关注到社会网络对于体金融参与的影响,包括社会互动,家庭网络,关系,信任等因素的影响。首先,面对股市中的“有限参与”现象,即现实中很多人不投资股票,现实数据远远低于理论上的最优风险资产持有份额,许多金融学者分析社会互动与信任,用“社会互动”来指称社会环境中的相互影响。社会互动理论强调决策主体的经济行为受到他与其他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程度的影响[5]。研究普遍发现,社会互动(与邻居、社区、周围人交流)可以显著地促进股市参与的程度,通过信息渠道影响股市参与行为,它会降低人们的信息成本[6],或是降低个体的投资风险主观感知程度和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 从而表现出更高的风险诉求[7]。信任是除信息成本、风险承担之外另一重要的解释机制,Guiso et al.[8]发现信任程度低的个体不倾向购买股票,即使购买股票也会买的很少。因此,家庭网络能通过家庭集体主义氛围促进个体参与股票、基金、外汇等风险资本市场,因为亲友关系能提供更多的风险承担与信任,并且这个结论在富裕家庭内部的金融投资行为影响更大[7]。

(三)个体心理因素

金融学研究理性金融参与,心理学则是对投资非理性金融参与进行探索,这种影响主要在个体进行金融决策时发生。情绪、个性特征、自我控制、归因、决策模式等成为重要的心理因素。多项研究发现,当个体具有过高或过低强度的情绪、自控能力降低或自控感丧失、过度自信、外归因倾向以及个体的决策模式过度依赖个体经验和情绪时,个体较容易发生非理性金融行为[9]。

二、老年金融参与的理论解释

(一)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Theory)认为理性的个人将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安排一生的消费和储蓄,使其一生的收入等于储蓄。生命周期假说将心理学中的生命周期(出生、成长、衰老、生病、死亡)与投资消费联系起来,以动态视角分析人长期理财行为。多数发现在生命周期的早期,人力资本处于充足水平,人力资本的存在创造了强烈的投资风险证券的动机。年轻人有很长的未来收入流,“可以用工资来弥补风险增加带来的损失”[10]。随着年龄增大之后,随着人力资本的降低,对于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的偏好会下降,年龄与风险资产持有负相关,年龄每增一岁则减少股票投资1%[11]。但在中年时期,居民财产增加并且出于保证退休生活和遗赠动机,投资份额可能会迅速增加。退休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退休后由于死亡风险增加,居民的金融投资迅速减少。此外,Fagereng等人[12]认为,负尾事件(即灾难性事件,如股市崩盘)的可能性也要纳入生命周期模型的考量。

(二)金融排斥理论

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的定义最初由Thrift和Leyshon在1995提出,认为金融排斥由空间地理的差异性引发。Leyhon[13]将金融排斥定义为社会弱势群体和贫困人群由于距离金融服务机构及其分支网点较远,而被主流金融服务排除在外。该理论拓展出六维度的子概念:评估排斥(因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评估体系苛刻)、条件排斥(因不具备抵押、资信档案条件)、价格排斥(因金融产品价格过高且难以支付)、营销排斥(因缺少经验丰富的金融服务人员引导)和自我排斥(因经济主体个人经济、知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14]。老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更容易受到金融排斥。基于该视角,老年人群体特征较为明显,他们偏向于安稳,不愿意冒险,抗风险能力比较弱。数字化、自身的态度等都是影响老年人金融排斥的因素[15]。金融排斥理论还扩展出普惠金融、金融服务等面向的应用研究,金融服务应能有效、全方位地面向所有社会阶层和群体,平等对待所有地区,从而缓解不同金融发展地区的金融排斥现象[16]。

三、结语

老年人的经济水平情况、所处的社会网络、个体心理因素都将影响其金融参与水平。财富水平高的、家庭集体主义氛围强的、风险偏好大的老年人更容易进行深度金融参与行为。但随着年龄增大,由于死亡风险的增加,老年人倾向于减少风险投资的比例。此外,老年人的金融参与也受到金融排斥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之间体现出明显差异,主流金融服务无法惠及老年人,金融服务在条件、价格、营销、等方面从外部因素上都阻碍了老年人的金融参与。

参考文献

[1]零壹财经.中国老年人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20)[DB/OL].2020-05-08

[2]吴卫星,齐天翔. 流动性、生命周期与投资组合相异性——中国投资者行为调查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7,(2).

[3]魏先华,张越艳,吴卫星,肖帅. 社会保障的 改善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投资选择的影响研究 [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2).

[4]Willen,P.,and F. Kubler,2006,“Collateralized Borrowing and Life-Cycle Portfolio Choice”,Meeting Paper.

[5]Manski,C.,2000: “Economic Analysis of Social Interaction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4,115-136.

[6]朱光伟,杜在超,张林.关系、股市参与和股市回报[J].经济研究,2014,49(11):87-101.

[7]王聪,柴时军,田存志,吴甦.家庭社会网络与股市参与[J].世界经济,2015,38(05):105-124.

[8]Guiso, Luigi, et al.,2008,“Trusting the Stock Market.”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63, no.6,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Wiley,pp. 2557–600.

[9]杨慧芳.个性心理因素与非理性金融行为研究[J].心理科学,2011,34(04):915-919.

[10]Jagannathan,R.,Kocherlakota,N.R,1996,“Why Should Older People Invest Less in Stocks Than Younger People?”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20,11-23

[11]Agnew,J.R,and L.R.Szykman,2005,“Asset Allocation and Information Overload: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Display,Aseet Choice,and Investor Experience”,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Volume 6,57~70.

[12]Fagereng,A.,Gottlieb,C.,and Guiso,L.,2017, Asset Market Participation and Portfolio Choice over the Life-cycle[J]. Journal of Finance,72(2):705-750

[13]Leyshon, A., & Thrift, N.,1995.“Geographies of Financial Exclusion: Financial Abandonment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3), 312.

[14]王海琳,熊德平.中国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研究[J].时代金融,2020(31):37-39.

[15]龚夕竹,贾煜菲,贾雯丹,武菲.北京地区老年人金融排斥研究[J].时代金融,2021(04):38-44.

[16]朱超,宁恩祺.金融发达地区是否存在金融排斥?——来自北京市老年人口的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7(04):3-13.

作者简介:

杜海燕(1998.11-)女,汉族,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人,硕士研究生三年级,上海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学,经济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