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4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自体动静脉瘘(AVF)成熟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成熟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基础信息、病变部位、穿刺入路、使用球囊个数与直径,并计算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结果AVF成熟不良患者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2.6±12.9)岁,其中20例治疗成功,1例发生血管破裂行AVF重建,并发症率为4.8%(1/21)。患者住院天数为(1.05±0.71)d,费用为(11 487.7±4 401.4)元。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7±8.3)个月,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0%和55%,二期通畅率均为90%。结论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是促进AVF成熟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很高的技术成功率和良好的通畅率,可取得满意的促成熟效果。

  • 标签: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成熟不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引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超声引导下二尖瓣球囊成形(PBMV)的安全性及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 2019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胸超声引导下PBMV患者1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3±13)岁,总结术前、术后即刻效果以及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例患者因术后二尖瓣大量反流,转外科治疗。其余14例手术成功,术后即刻评估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平均压、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1.84±0.43)cm2、(11.9±4.5)mmHg(1 mmHg=0.133 kPa)、(10.9±3.2)mmHg,与术前[(0.89±0.24)cm2、(21.9±6.0)mmHg、(20.1±3.6)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三尖瓣反流面积减少[(3.79±2.81)cm2比(5.26±3.99)cm2,P=0.03),而二尖瓣反流面积未见明显增加(P=0.67)。14例患者随访(13.8±4.6)个月,术后早、中期二尖瓣瓣口面积、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术前相比均改善(均P<0.01);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改善(P<0.05),二尖瓣反流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早期和中期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全组患者无因再狭窄二次手术者,无死亡病例。结论胸超声引导下PBMV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且近中期效果良好。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超声心动描记术 球囊扩张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导向模板辅助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颈椎(C3-7)湿性标本10具,其中男性6具,女性4具。年龄42~67(43.6±4.2)岁。CT扫描标本后,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三维建模并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选取两侧骨槽位置及深度,设计导向模板后导出STL数据,最终3D打印成型。将导向模板贴附于相应的颈椎椎板后部及棘突上,在导板辅助下用磨钻分别在颈椎的开门侧和门轴侧开槽,然后从开门侧抬起椎板并固定,完成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再次对标本进行CT连续断层扫描。记录门轴侧骨槽的内层骨皮质是否发生骨折。并再次进行三维重建,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理论与实际两侧骨槽的位置和深度的差异。结果共设计并制作了导板50个。经术后影像学评价,无门轴侧骨槽骨折的发生。C3-7理论开门侧骨槽位置距中线的范围为11.8~14.4 mm,实际的范围则为11.4~14.0 mm;理论门轴侧骨槽位置距中线的范围为11.6~14.3 mm;实际的范围则为10.9~14.0 mm。理论的门轴侧深度的范围为3.0~3.8 mm,实际的范围则为3.1~3.8 mm。统计学分析,理论与实际的开门侧骨槽位置、门轴侧骨槽位置和门轴侧骨槽深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数字化导向模板辅助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是一种可行的技术,能提高骨槽位置和骨槽深度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 椎管扩大成形术 导板
  • 简介:摘要:研究最高心率小于等于75/分、心率波动小于等于10次/分时前门控和后门控对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回顾性筛选最高心率小于等于75次/分、心率波动小于等于10次/分的冠状动脉CTA检查病例,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平均年龄、心率、心率波动相差不大,其中一组运用前门控检查,一组运用后门控检查,比较得到的两组图像的质量差别。在最心率小于等于75/分、心率波动小于等于10次/分范围内使用前门控和后门控获得的图像的图像质量具有一致性的评估价值,而且前门控组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后门控。在最高心率小于等于75次/分、心率波动小于等于10次/分的患者应更适合前门控扫描。

  • 标签: 前瞻性门控 回顾性门控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行微创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成形的56例二尖瓣脱垂患者资料,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45±14)岁。结果显示,所有二尖瓣成形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手术中转正中开胸,体外循环时间(207±5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59) min,手术时间(374±90) min;中出血量(690±268) ml,5例(8.9%)患者需要中输血;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9±9) h,24 h胸腔引流量(460±247) ml,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25±6) h,总住院时间(13±4) d。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成形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围手术期效果满意。

  • 标签: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瓣膜成形术 胸腔镜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应用跳跃式钛板固定与连续式钛板固定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Arch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71例,年龄(62±8)岁,病程(18±7)个月(3~37个月)。根据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跳跃式固定组(A组,n=68,C3、C5、C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和连续式固定组(B组,n=66,C3、C4、C5、C6、C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内固定费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JOA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C3-7椎管矢状径、椎板开门角度、门轴骨愈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螺钉松动、再关门、颈椎后凸等)。结果两组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0±8)个月(14~4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压迫节段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固定费用跳跃组为(34 970±1 325)元,连续组为(57 450±2 16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JOA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C3、C4、C5、C6、C7各节段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C2-7 Cobb角与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年跳跃组颈椎活动度大于连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年跳跃组C4、C6节段椎板开门角度均较连续组减小(均P<0.05);术后3个月时连续组C4及C6门轴愈合显著优于跳跃组(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应用跳跃式钛板固定与连续固定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相当,可有效减少住院费用。跳跃组非固定节段存在开门角度丢失及早期门轴愈合率低的问题,但术后早期不会导致再关门的发生。

  • 标签: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跳跃式固定 连续性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BT)治疗重症哮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重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49例哮喘慢阻肺重叠患者(重叠组)与同期行BT治疗的50例重症哮喘患者(哮喘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激素用量、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以及重叠组治疗前后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哮喘组患者相比,重叠组患者年龄更大[(64±11)岁比(48±11)岁],病程及吸烟史时间更长[10.00(10.00,25.00)年比9.00(1.75,20.00)年;20.00(2.00,40.00)年比0(0,10.00)年],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较少[320(320,640) μg/d 比960(320,960) μg/d] (均P<0.05)。重叠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哮喘组[1.98(1.43,2.43) L比2.54(2.02,3.15) L;0.92(0.61,1.26) L比1.69(1.17,2.16) L;(50±16) L比(65±14) L] (均P<0.05),治疗前两组ACT、ACQ、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内除重叠组FEV1%预计值、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无明显改善外(均P>0.05),余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治疗后1年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哮喘组各项指标均优于重叠组(均P<0.05)。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重叠组咳嗽、血丝痰的发生几率高于哮喘组,而痰多、短暂喘息发作低于哮喘组(均P<0.05);两组胸闷痛、节段性肺不张、肺炎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均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BT治疗不仅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同时对哮喘合并慢阻肺患者同样有效,但BT治疗对于哮喘患者的效益更佳,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哮喘 哮喘慢阻肺重叠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较高心率的患者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医学影像扫描。若临床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建议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性疾病诊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应用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心率 冠状动脉 CTA
  • 简介:摘要病理穿刺活检是胸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随着影像导引设备不断更新和穿刺针的改进,穿刺活检技术进步并得到广泛临床应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基因组学推动了分子病理学发展,使得穿刺活检临床需求日益增大。2017年5月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启动胸部肿瘤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工作,共识于2018年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和Thoracic Cancer,后续在中国抗癌协会继续教育部支持下,在不同地区、医院进行了10次规范化培训和推广工作,在指导并推动穿刺活检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技术操作和临床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断适应我国医疗领域发展需求,结合共识推广的应用体会及反馈建议,共识制定小组进一步更新文献证据和研究进展,完成了共识更新工作。

  • 标签: 胸部肿瘤 穿刺活检 经皮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患者长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组271例。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死亡率进行生存分析,并对全因死亡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结果271例患者年龄(62±10)岁,男性201例(74.2%),随访时间[M(Q1,Q3)] 12.5(10.1,14.5)年,在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中,46例患者死亡(17.0%),20例为心源性死亡(7.4%),共38例发生心肌梗死(14.0%),15例发生卒中(5.5%),63例患者再次血运重建(23.2%)。年龄(HR=1.041,95%CI:1.003~1.081,P=0.033)、肌酐(HR=1.028,95%CI:1.014~1.042,P<0.001)、糖尿病(HR=1.924,95%CI:1.053~3.514,P=0.033)是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行PCI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HR=0.972,95%CI:0.953~0.992,P=0.007)是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行PCI术后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在中位数长达12.5年的随访中,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患者长期预后尚可,年龄、血肌酐、糖尿病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女性初发急性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可改变危险因素、病变、再灌注及药物治疗的特征。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首次诊断为ACS的18~44岁住院患者。7 106例患者纳入分析,男6 593例(92.8%),女513例(7.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 254例(31.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704例(9.9%)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4 148例(58.4%)。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造影及冠病变等数据,与男性进行对比,分析女性ACS危险因素和病变等疾病特点。结果可改变危险因素男性以血脂异常(87.5%)、超重/肥胖(83.8%)和吸烟(68.5%)最普遍,女性以血脂异常(63.4%)、超重/肥胖(63.4%)和高血压(45.5%)最普遍。男性与女性患者中≥1个危险因素的比率分别为99.1%和87.9%。2007至2017年,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趋势P<0.01),血脂异常患病率和吸烟率呈降低的趋势(趋势P<0.01)。女性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造影检查比例高于女性(96.6%比93.4%,P<0.01),女性左主干(LM)病变高于男性(7.3%比4.1%,P<0.01),男性多支病变(43.4%)多见,女性单支病变(47.0%)多见。青年初发STEMI患者中,女性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使用率均低于男性(76.8%比86.1%和46.5%比60.2%,均P<0.01)。青年初发UA患者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和ACEI/ARB的使用率均低于男性(均P<0.05)。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Ⅱ级及以上比例高于男性(38.6%比25.6%,P<0.05)。结论青年ACS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很高。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再灌注及药物治疗率普遍低于男性。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青年 女性 危险因素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引导与电磁导航引导支气管微波消融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及呼吸科收治的无法耐受手术的22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资料,男6例,女16例,年龄57~86(70.5±9.0)岁。患者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ⅠA期)。根据结节所在位置以及结节是否位于小气道旁选择给予CT引导微波消融(CT组,17例)或电磁导航引导支气管微波消融(电磁导航组,5例)。通过复查胸部CT评价病灶近期局部控制率,从而判定治疗的有效性,并对气胸、咯血、术后疼痛等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评估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的大小、实性成分及病灶所在区域等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疼痛、气胸及咯血等常见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期疗效评价方面,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电磁导航组病灶缩小的患者比例较CT组高(4/5比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CT,两组病灶缩小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7(88.2%)比5/5(100.0%),P=0.420]。结论两种路径的微波消融治疗方法均可对已确诊的ⅠA期恶性肺磨玻璃结节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电磁导航组治疗可以在术后1个月更早地判定治疗效果,常见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肺结节 磨玻璃 计算机断层扫描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微波消融
  •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畸形,大多数常见CHD可通过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常见CHD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我国原创的无放射线介入技术也成为近年的发展热点,但是,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意见仍停留在早期的专家共识阶段。鉴于此,本指南在充分借鉴全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针对常见CH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和术后随访等进行规范,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 标签: 心血管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抗血栓治疗已成为急性综合征(ACS)治疗的基石,然而,近年来抗血栓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的同时,出血已成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针对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相对有限,寻找能有效预防和干预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方法,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对于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则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因此,探究Hp感染及其根除治疗与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关系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对Hp感染影响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 并发症 抗栓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大医精诚”,是古往今来医者追求的最高目标,“精”者,医术精湛高明,“诚”者,品德高尚。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秉承“笃志躬行求真知 ,修身厚德铸医魂”的办学精神,强化医学生“精诚合一,德并重”培养新内涵。

  • 标签: 新冠疫情下 德技双馨人才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多通道经肾镜碎石(PCNL)与单通道经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ECIRS)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多通道PCNL及单通道ECIRS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手术体位均为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采用超声引导肾穿刺;两组均常规留置F6双J管与肾造瘘管。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平片(KUB)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结石清除率(SFR),无结石残留或残留碎片<4 mm视为结石清除。比较分析两组的SFR、手术时间、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女70例,男65例,平均年龄50.8岁。其中74例行多通道PCNL,61例行单通道ECIRS。PCNL组肾结石长径为(58.5±11.4)mm,ECIRS组结石长径为(57.7±11.6)mm(P=0.658)。两组术后24 h的SFR(81.1% 比 80.3%)与术后1个月的SFR(91.9%比9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NL组对比ECIRS组需更长的手术时间[M(Q1,Q3)为130(100,171)比105(90,135)min,P=0.015]。PCNL组的Clavien-Dindo 2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18.92%比1.64%,P<0.01),且住院时间长于ECIRS组[M(Q1,Q3)为8(7,9)比6(5,8)d,P<0.01]。结论斜跨位多通道PCNL和单通道ECIRS处理鹿角形肾结石均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方法的SFR相当,ECIRS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率、更短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鹿角形肾结石 斜跨位 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穿刺微球囊压迫(PBC)球囊压力与卵圆孔解剖参数的关系,探讨术前卵圆孔CT重建参数对PBC中球囊压力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疼痛科接受全身麻醉下行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术前行颅底高分辨三维CT重建,并于轴位图像上测量卵圆孔最大横截面的长径、短径及卵圆孔面积。中运用便携式电子测压计持续监测记录PBC中球囊充盈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相关性分析检验PBC中球囊压力与卵圆孔解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者PBC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卵圆孔最大横截面长径为(7.8±1.7)mm。PBC中微球囊充盈时压力峰值(PM)为(194±27)kPa,开始压迫时微球囊压力值(P0)为(164±28)kPa,压迫120 s后微球囊压力(P120)为(135±20)kPa。相关性分析显示:P0与卵圆孔长径呈正相关(r=0.56,P<0.05),与卵圆孔短径(r=0.24,P>0.05)、卵圆孔面积(r=0.36,P>0.05)以及球囊充盈程度(r=-0.09,P>0.05)均无相关性;P120与卵圆孔长径呈正相关(r=0.54,P<0.05),与卵圆孔短径(r=0.18,P>0.05)、卵圆孔面积(r=0.28,P>0.05)以及球囊充盈程度(r=-0.13,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PBC中球囊压力与卵圆孔长径存在相关性,通过术前颅底高分辨CT对卵圆孔进行重建,可以为预测PBC中球囊压力目标值提供依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球囊压力 卵圆孔
  • 简介:摘要探讨脐小切口肌瘤分碎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67例,采用将肌瘤装入一次性腹腔镜手术切除组织收集器,脐小切口手术刀分碎后取出。67例患者均脐部小切口顺利取出肌瘤,腹盆腔及穿刺孔均未见肌瘤组织碎片残留,收集器无渗漏,术前术后腹盆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未见子宫平滑肌梭形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64例,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2例,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1例。子宫肌瘤重量110~420(227±106)g;手术时间58~274(107±45)min;取出标本时间8~27(18.4±10.6)min;缝合脐部切口时间4~11(7.8±4.6)min;术后24、48、72 h切口疼痛数字评分(NRS)分别为4~6(4.5±1.2)分、2~4(2.7±1.1)分、1~2(1.6±0.4)分;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3~5(4.6±0.5)分。术后脐部切口美观,愈合好。脐小切口肌瘤分碎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标本取出方法,有助于减少医源性肿瘤播散。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 组织分碎 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