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临床防治。方法针对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进行分析,并针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一步分析,总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予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肝素抗凝以及尿激酶溶栓等治疗,同时予以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在选取的28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有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14%,分析总结发现导致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有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加等。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开始缓解,治疗后3个月复查,均治愈。结论临床导致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早起予以准确诊断并及时予以有效处理措施,对于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应加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资料,探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8例患者,干预组术后采用干预护理,对比组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并调查分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41%,对比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9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7.91%,对比组护理满意度83.33%,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容易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先回顾性分析我市中心医院2014年1-6月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原因,针对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设立目标,制定及落实整改措施,与2014年7-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进行效果对比。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从实施前的30.7%降低至实施后的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护理水平等几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促进医护质量持续增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14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的107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预防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107例划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0.28%(11/10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0.65%(7/107)低于对照组(20/107)18.6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性的重要保障,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PICC置管后发生18例上肢静脉血栓(UpperExtremityVenousThrombosis,UEVT)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后,16例上肢静脉血栓患者经彩超检查血栓完全消失,无需拔管,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予以拔除PICC管,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行PICC化疗过程中上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与PICC管直接相关,也与乳腺癌本身有无转移、药物治疗及患者活动度有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防止UEVT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疗效,为治疗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4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41例患者行45处支架置入术,成功置入42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41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2.36±12.22)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95.33±5.54)分,术前与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有36例患者的脑缺血症状未出现,1例患者术后死亡,4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比较高,长期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150例进行温针治疗。结果治疗后痊愈8例,显效107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温针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临床检查等一般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BHI指数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与BHI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会降低老年患者血管储备功能,临床应加强血管危险因素防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盆腔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检验的应用价值,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73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所有患者于治疗前的血沉、C-反应蛋白(CRP)及衣原体检查的平均值作为对照组,并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后的血沉、CRP及衣原体检查的平均值进行统计,以此为研究组。结果经临床检验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血沉、CRP及衣原体的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沉、CRP及衣原体检查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检验可根据患者的病史、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诊断,并能根据病原体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能为患者病情提供准确、有效的对症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