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江荣才 王硕 张建宁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教育部和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52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70
  • 简介:摘要慢性血肿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手术疗效未臻满意,目前尚缺少被公认有效的药物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指导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组建东方神经外科循证研究协作组,开展了机制研究和小剂量长疗程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研究,证实新疗法有效并获得了循证医学Ⅰ级证据,已在我国广泛应用,正在改变对该病治疗模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 作者: 杨勇房博刘洛锋杜春花朱其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纳入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接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所存在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以及对照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选择钻孔引流术以及钻孔冲洗引流术,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其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相关统计学软件计算可知,差异存在较强的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而言,采用钻孔引流术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慢性血肿患者行微创穿刺治疗。结果本次研究应用特制的颅内血肿穿刺针清除CSDH48例,疗效满意。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血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安全经济,疗效满意。

  • 标签: 微创穿刺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积液转变为慢性血肿的演变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收治的16例外伤性积液转变为慢性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结果本组共有外伤性积液患者116名,转变为慢性血肿的有16名,这16名患者年龄在51岁至86岁之间,见于额颞顶区,主要以头痛、头晕为临床症状,查颅脑CT诊断明确,3例保守治疗后治愈,13例行钻孔引流术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积液转变为慢性血肿的机制可能是积液使间隙明显增宽,在其间的脑桥静脉在脑部快速运动中发生撕裂,出现慢性渗血,血细胞在积液中溶解导致纤溶亢进,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同时积液使腔提供较大的空间,致使渗血越多而形成慢性血肿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出血量少时可考虑先保守治疗

  • 标签: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转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脑复张的影响。方法将107例慢性血肿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50例,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残腔最大层面的厚度(T),将脑复张的程度分为4级(Ⅰ级T≦0.5cm,Ⅱ级0.5cm<T≦1cm,Ⅲ级1cm<T≦1.5cm,Ⅳ级T>1.5cm)。比较2个月内两组患者脑复张程度的差异。结果1个月时两组脑复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时两组脑复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复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脑膜外血肿的适应症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颅脑CT扫描的结果为32例脑膜外血肿患者实施头颅部钻孔配合尿激酶引流的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在术后3~7天拔管。其中,25例患者的血肿完全消失,6例患者尚有少量血肿残留但无明显占位效应,1例患者的血肿量增加。结论微创引流术治疗脑膜外血肿具有安全可靠、治疗时间短、损伤较轻、效果明显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脑膜外血肿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创引流术 硬脑膜外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keyhole手术与全椎板手术切除髓外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髓外肿瘤(≤3 cm)患者临床资料,50例行keyhole手术,52例行全椎板手术。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情况、术后并发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IONM)、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评估两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keyhole组随访(30±15)个月,全椎板组随访(45±15)个月。两组肿瘤均完全切除,未发生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病例在基线资料、手术时间、IONM、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VAS、NDI(颈段肿瘤)、ODI(胸腰段肿瘤)、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肿瘤复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eyhole组较全椎板组出血量更少[(73±24)ml比(136±26)ml,t=-12.610,P<0.05],术后下床时间更早[(1.4±0.6)d比(6.5±1.0)d,t=-31.822,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4.3±0.8)d比(11.2±2.0)d,t=-22.319,P<0.05],且在置管引流方面更具优势。keyhole组术后2周VAS、NDI、ODI较全椎板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与全椎板手术相比,keyhole手术适用于体积较小、部位较局限的肿瘤治疗,而安全性与之相当,术后恢复快,近期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两者相近。

  • 标签: 脊椎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keyhole手术 全椎板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在分娩镇痛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至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拟行分娩镇痛的健康初产妇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身高150~175 cm,体重50~90 kg,孕周37~45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镇痛组(P组,n=50)和穿破硬膜外镇痛组(D组,n=50)。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P组作硬膜外置管;D组用27号腰麻穿刺针刺破到达蛛网膜腔(确定标准:有脑脊髓液流出),再拔掉穿刺针,作硬膜外置管;两组均予0.1%罗哌卡因+0.25 μg/ml舒芬太尼方案的硬膜外分娩镇痛。评定注药前、注药后30 min内每次宫缩时,以及注药后30、60、90 min及停止用药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两组产妇自控镇痛泵(PC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用量和镇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镇痛并发症(恶心呕吐、瘙痒、分娩后头痛、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胎儿胎心减速发生率及新生儿Apr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PC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罗哌卡因用量及缩宫素使用增加率分别为(8.6±2.5)次、(29±4)μg、(105±15)mg、28%,D组分别为(4.6±2.1)次、(23±4)μg、(88±12)mg、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63、7.024、6.509,χ2=4.159,均P<0.05)。P组在镇痛后前4次宫缩VAS评分分别为(7.9±1.1)、(6.8±0.9)、(5.6±0.8)、(4.5±0.8)分,均显著高于D组的(6.8±0.7)、(4.7±0.8)、(3.5±0.8)、(2.9±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6、12.332、13.125、10.643,均P<0.05)。P组镇痛90 min、停药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7±0.6)、(2.9±0.7)分,明显高于D组的(2.4±0.6)、(2.5±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0、3.068,均P<0.05)。结论采用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行分娩镇痛较传统硬膜外技术能提供快速、有效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用量少,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 标签: 分娩疼痛 镇痛,硬膜外 镇痛,产科 硬脊膜穿破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不断扩大规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作为开挖复杂地层环境的高效方法之一,盾构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此,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对盾构法穿越全断面岩及上软地层的施工进行探讨,简述了盾构法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及现存的缺点,分析了土压平衡盾构的掘进对上软地层造成的扰动,并阐述了盾构穿越全断面岩及上软地层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复杂地层 盾构法 全断面硬岩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