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5年收治1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给药前、给药24h、48h纤溶酶变化不明显,观察组给药2h后纤溶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2h、24h,观察组纤溶酶原、纤维蛋白酶原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先后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程度明显清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保证溶栓效果,提高再通率,并能够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改善中压力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时期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逐渐下降,而对照组伴随病情发展,评分逐渐升高;在恢复期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压力管理有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况,且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s-cTnT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最佳阈值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了观察组37例(≥65岁),对照组43例(<65岁),分别对两组患者的hs-cTnT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判断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信息结果,并根据其差异性完成对最佳阈值的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行相应的临床研究中,对相应的信息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s-cTnT水平为(136.5±14.2)ng/L,而对照组则为(67.2±15.5)ng/L,经比较P<0.05,表明符合统计学意义。经过ROC曲线分析后,hs-cTnT的最佳阈值,可作为判定的特异度曲线进行分析,而相比较传统判断方法,利用hs-cTnT,可更进一步的完成对疾病阳性特征的判定。结论hs-cTnT在临床诊断老年人群的AMI疾病患者在最佳阈值检测方面,可作为一个定量标准,经数据分析,其中AMI的最佳阈值为32ng/L,其基本数据高于正常老年人群的参考值上限,其检测方法在临床中,虽然仍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但是可在基本临床急诊检测中进行实践使用,并将其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实施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入院时间、出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功能率及急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操作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抢救的成功几率,有效改善远期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流程组和优化流程组。常规流程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优化流程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评价(1)抢救成功率;(2)分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3)复发率、再PCI率。结果(1)优化流程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比常规流程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优化流程组分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显著比常规流程组短,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3)优化流程组复发率、再PCI率显著比常规流程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分诊和抢救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的一组为实验组,而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将两组所得结果做比较并分析。结果给予急诊护理路径的一组在急诊抢救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及复发率等方面都优于实施常规急诊的一组。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中体现出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它不仅能够增加原有的护理作用,还能主动确定护理内容,缩短患者病程,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了该疾病的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AM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将其按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操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健康教育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存在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举措,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住院天数,且在患者满意度方面也优于常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推动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的提升,且还能对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改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探究运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相应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某院收治该种类型疾病的患者90例,并且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其中每个小组有45例患者,对于实验组,主要是运用胺碘酮进行相应的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相应的常规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分别搜集和整理两个小组的相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根据两组相关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实验组即运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比对照组即常规治疗的效果要好的多。实验组45例患者中,经治疗之后显效的有24例,有效的19例,无效的有2例,其实验组总的有效率为95.56%,相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不但效果良好,而且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这种治疗的方法是非常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心结梗死患者以及同一时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相同数量的正常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2例心肌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同一时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2例健康人设定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然后对比观察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以及PNN50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分析,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频域总功率以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检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可根据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简介:摘要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120急救中心-CUU联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溶栓治疗的急救模式。收集多年采集了2004年2月-2015年10月由我院急救中心进行的院前溶栓治疗,对于送入本院CCU监护室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运用我院心内科设计的120-CCU模式,由急救医生在现场根据患者实施的现场急救,进行统计这些病例的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发病时到溶栓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发病到溶栓时间、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与何时使用溶栓剂紧密相关,当心肌梗的发生症状后,在4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佳。得出的结论就是120急救中心-CCU联合开展心肌梗死(AMI)能够使冠状动脉的在通率提高,并且能够降低死亡率,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运动功能的疗效,为尿激酶溶栓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运动功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缺损度(ESS)评分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SS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ESS评分都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运动功能的疗效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ESS评分和治疗效果,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短期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纠正心衰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其中多巴胺剂量按照0.5-2ug/kg泵入,rhBNP以1.5ug/kg负荷泵入3-5min,继以0.015ug/kg/min维持泵入),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改善评价指标(总有效率、显效率;72hLVEF;72hNT-proBNP)及短期预后评价指标(3个月内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70%,显效率64.28%,试验组总有效率51.92%,显效率32.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72hLVEF差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72hNT-proBNP差值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3个月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全因死亡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好且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