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简介:在当前的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占据主导地位,把握了话语权,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处于边缘化位置.爱德华·卡尔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流派创始人,其代表作《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流派经典著作.在卡尔批判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领域中弥漫着的理想主义风潮时,引证了诸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存在着不少误读.卡尔从传统政治学的现实主义脉络出发,认为经济力量实际上就是政治力量,以此来模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以“阶级利益和谐”论来取代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马克思是简单物化了黑格尔的观念冲突、从研究愿望与研究过程的区别来拆解马克思主义、用对法律相对性评价的一致性模糊现实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回归资本主义体系、对俄国革命、苏联政策进行意识形态简单区分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从理性出发,摆脱了理想主义的虚无,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国际关系领域主导地位.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试图攻击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最终目的是回到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中去.卡尔对马克思的误读与其他不同理论的碰撞不仅仅是传统政治学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碰撞,本质上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交锋,是二者的话语权之争.
简介:从2014年7月开始,以于鸿君为院长的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就开始酝酿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方法、步骤,力图用更高的标准、更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北大马院明确规定博士生入学两年内只确定联系导师,不确定论文导师;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必读经典书目;采取课程教学、举办专题辅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读等,多方式、多渠道来落实围绕马列必读经典著作的研读工作。2016年5月22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了北京高校、科研院所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界20位专家为本院20位二年级博士生进行了严格的中期考核,北大马院在岗教师一律不参加考核,考核成绩完全依据专家独立的打分结果而得出。结果有85%同学通过考核。该考核举措的科学性、客观性、学术性都得到了学界一些人士的好评。
简介:摘要伊格尔顿对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的观点,即马克思由于过于相信人性,才将未来悬想为一个乌托邦之梦共产主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马克思的一切思想深深扎根于“现实”,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其称说的未来“共产主义”实际上是“现实”发生变化的可能之一。本文将以“现实”、“悲剧”和“未来”为辐辏之点,阐释伊格尔顿为马克思一辩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旨归。
简介:摘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成果,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里程碑,对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简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学具备极其鲜明的特征。它既是一套系统的法律学说,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法学方法论。这种集法学实体理论与法学方法论为一体的表述方式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所特有。作为一种外来法律学说,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经历了初期与发展期两个阶段。在构建现代法治国家的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法学基于其特性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指导性作用。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相结合,则需紧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精髓,坚定不移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领悟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精神,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使命,推进依宪治国步伐,建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