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rbralcompressiou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4月,采用经椎弓根入路行PVP或PK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椎体性压缩骨折对19例,其中,PVP组12例(14个椎体),PKP组7例(7个椎体)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术中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PVP手术患者12例,14个椎体,均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平均量4.5ml,术前VAS评分8.40,术后VAS评分2.72,术后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1.2mm,椎体前缘渗漏2例,椎间盘渗漏1例。PKP手术患者7例,7个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平均量5.2ml,术前VAS评分8.12,术后VAS评分2.57,术后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2.8mm,椎体前缘渗漏1例,无椎间盘渗漏。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没有出现椎管内渗漏及神经压迫症状。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好发于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骨折最常见于胸腰段椎体(T11、T12及L1),PVP及PKP手术在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疗效。经椎弓根入路手术风险较低,术后并发症少。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PKP明显优于PVP。
简介:摘要目的的探讨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全部临床治愈,术后随访0.5~2年,人工阴道口容2~3指,长约15~20cm,阴道黏膜光滑红润,有弹性,效果满意。结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术后人工阴道的护理及正确的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改良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阴囊皮肤丰富的中间型尿道下裂或者后型尿道下裂患者,行改良的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修复术,观察该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未发现皮瓣坏死现象以及尿瘘现象;其中2例患者由于阴囊皮肤张力过大,半年后局麻下行阴囊皮肤“Z”形切开,手术成功;全部患者均恢复站立排尿;在为期5至45个月的随访中,排尿正常,没有尿道狭窄发生以及尿道结石形成。结论改良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修复术能够有效治疗尿道下裂,并且具有很高的手术成功率、较少的并发症以及良好的视觉观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瘘(AVF)成熟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成熟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基础信息、病变部位、穿刺入路、使用球囊个数与直径,并计算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结果AVF成熟不良患者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2.6±12.9)岁,其中20例治疗成功,1例发生血管破裂行AVF重建术,并发症率为4.8%(1/21)。患者住院天数为(1.05±0.71)d,费用为(11 487.7±4 401.4)元。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7±8.3)个月,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0%和55%,二期通畅率均为90%。结论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是促进AVF成熟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很高的技术成功率和良好的通畅率,可取得满意的促成熟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IIH)引起的急性视力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的38例IIH患者的病例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共9例,短期视力暴发性下降,常规行视力视野及眼底检查,经磁共振静脉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静脉窦狭窄(CVSS),静脉窦测压狭窄两端的压力梯度≥10 mmHg(1 mmHg=0.133 kPa),均急诊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采集随访6个月资料进行对比,评价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结果9例均成功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后狭窄远端和近端的压力梯度降至(2.3±1.2)mmHg。治疗后6个月随访,9例患者视乳头水肿均明显好转或消失,水肿平均分级从术前的2.44±0.73降至0.56±0.53(t=6.314,P<0.001)。9例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均恢复至发病前水平或明显改善;术前视力基线值(logMAR)为0.12±0.11,术后6个月为0.74±0.13(t=-10.827,P<0.001)。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症状无复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IIH引起的急性视力损伤患者,急诊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挽救视力,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技术要点、围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至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CAR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例,以颈总动脉入路,在颈动脉-股静脉逆向血流保护下,行颈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达到解除狭窄、重建血运的目的。详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评价TCAR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疗效。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行左侧TCAR 2例,右侧TCAR 1例。共植入颈动脉支架3枚,手术时间分别为65、59、55 min,腔内操作时间分别为13、18、11 min,颈总动脉阻断血液逆流时间分别为15、20、13 min,对比剂使用剂量分别为20、25、15 ml。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分别随访7、7、6个月,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颈动脉支架通畅。结论TCAR采用经颈动脉入路,颈动脉-股静脉持续逆向血流的脑保护系统可有效预防围术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卒中发生,是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1例,70个椎体,在C形臂X光机的导向下,局部麻醉,经椎弓根入路将骨水泥(粉、液、造影剂3∶2∶1的比例调制)注射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疼痛椎体,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3.0~5.0ml。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2~5ml。术后10~20min疼痛症状开始缓解,全部病人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住院3~6d(平均5d),随访4~20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状况,疼痛症状无复发〖HTH〗结论〖HTSS〗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VP治疗止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需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的规范。
简介: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行微创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成形术的56例二尖瓣脱垂患者资料,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45±14)岁。结果显示,所有二尖瓣成形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手术中转正中开胸,体外循环时间(207±5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59) min,手术时间(374±90) min;术中出血量(690±268) ml,5例(8.9%)患者需要术中输血;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9±9) h,24 h胸腔引流量(460±247) ml,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25±6) h,总住院时间(13±4) d。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成形术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围手术期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患者行早期颅骨成形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患者中选取5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8例。对参照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颅骨成形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3个月进行颅骨成形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KPS评分、GO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双侧侧脑室体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KPS评分和GO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28),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经对比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双侧侧脑室体积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患者行早期颅骨成形术治疗,其脑积水体积逐渐减少,有效的控制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跳跃式钛板固定与连续式钛板固定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Arch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71例,年龄(62±8)岁,病程(18±7)个月(3~37个月)。根据术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跳跃式固定组(A组,n=68,C3、C5、C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和连续式固定组(B组,n=66,C3、C4、C5、C6、C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内固定费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JOA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C3-7椎管矢状径、椎板开门角度、门轴骨愈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螺钉松动、再关门、颈椎后凸等)。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0±8)个月(14~4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压迫节段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固定费用跳跃组为(34 970±1 325)元,连续组为(57 450±2 16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JOA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C3、C4、C5、C6、C7各节段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C2-7 Cobb角与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年跳跃组颈椎活动度大于连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年跳跃组C4、C6节段椎板开门角度均较连续组减小(均P<0.05);术后3个月时连续组C4及C6门轴愈合显著优于跳跃组(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跳跃式钛板固定与连续固定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相当,可有效减少住院费用。跳跃组非固定节段存在开门角度丢失及早期门轴愈合率低的问题,但术后早期不会导致再关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