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全跟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46例46足跟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8例28足,女18例18足;年龄19~60岁,平均(39±13)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2.2)d。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平均(6.3±1.8)分。所有患者患足无其他合并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距关节镜下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入路进行跟骨折的复位,并采用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检测患者足部疼痛的缓解情况及足部外观的满意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及Maryland评分系统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46例46足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9)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4±2.3)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跟距关节运动理想,未出现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表现,跟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为0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58±13)分提高到(96±9)分,Maryland评分(72±11)分提高到术后的(98±8)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t=15.958、12.496,均P<0.05)。结论跟骨关节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骨折复位精确,足部术后并发症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关节镜技术 跟距关节 螺钉固定
  • 简介:摘要肩锁关节是微动关节,发生于肩锁关节的囊肿罕见。本文报道一例延伸入肌层的肩锁关节囊肿。患者女,76岁,发现右肩部肿块2个月。超声检查提示右肩肌层深方囊性包块。术中斜方肌深层见大小约8 cm囊肿与右肩锁关节相连,肩锁关节分离。术后病理:黏液性囊肿。结合文献,根据肩锁关节囊肿出现的部位,肩锁关节囊肿超声表现可分为2型:位于肩锁关节上方和延伸入肌层。后者更为罕见,需与肩部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肩锁关节 囊肿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皮质轨迹螺钉(CBT)与椎弓根螺钉(PS)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变化,评价两种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朝阳医院分别采用CBT固定与PS固定进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融合头侧邻近节段(CAS)椎间隙高度(ISH)、椎间孔高度(FH)、宽度(FW),术前及末次随访MRI扫描椎间盘退变分级。临床症状变化采用患者术前及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同时诊断两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SD)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S-ASD)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比较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计69例患者纳入研究,CBT组33例(男/女:15/18),年龄(65±11)岁,PS组36例(男/女:17/19),年龄(64±10)岁。末次随访时,CBT组邻近节段的IS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邻近节段ISH较手术前显著减小(t=6.78,P<0.05)。CBT组邻近节段ISH、FH和FW的丢失程度显著小于PS组(均P<0.05)。随访期间,CBT组共发现4例(12.1%)R-ASD,无S-ASD,而PS组出现12例(33.3%)R-ASD,显著高于CBT组(χ2=4.35,P=0.04)。MRI显示,PS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显著退变程度大于CBT组(Z=-2.14,P=0.03)。结论相比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技术,单节段皮质螺钉固定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 标签: 椎管狭窄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DiGeorge综合征合并皮质增厚、多关节疼痛的病例。本例患者自幼身材矮小、智力发育差,存在眼距宽、鼻梁基部宽大、双侧耳廓小等异常容貌。27岁时因双手搐搦、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疼痛,检查发现低钙血症,诊断符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诊断难点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病因,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病因鉴别,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最后确诊为DiGeorge综合征。根据既往文献报道,结合患者治疗反应,皮质增厚可能为DiGeorge综合征的少见表现,多关节疼痛症状则考虑与低钙血症相关。

  • 标签: DiGeorge综合征 骨硬化 关节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使用Advance®轴型(AMP)膝关节置换假体保留后交叉韧带(PCL)与否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使用AMP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TKA)的病例,收集术前术后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通过1∶1倾向得分匹配(PSM)获得匹配组后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后交叉韧带保留(CR)组47膝、后交叉韧带代替(CS)组1 059膝获得完整评分数据,PSM匹配前两组除术前KSS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分别为25±4和24±7,t=0.82,P=0.41),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术前WOMAC评分、术前KSS功能评分、术前RO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获得CR组37膝与CS组37膝,匹配后两组在各术前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匹配组术后在WOMAC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ROM均较术前优异(均P<0.05);两匹配组间术后WOMAC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ROM及FJ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匹配组1膝术后PCL损伤。CR匹配组并发症发生率(8.1%)高于CS匹配组(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31)。结论使用AMP假体时,CR型和CS型假体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CR型术后存在潜在PCL损伤等相关风险,术者需审慎选择合适类型假体。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后交叉韧带 倾向得分匹配 内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跖骨干"Z"字旋转截治疗伴有跖趾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跖骨干"Z"字旋转截治疗的伴有跖趾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36例(38足),其中男2例,女34例,年龄18~77(49±18)岁。评估患者术前、术后6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DMAA)、嵌合指数、第一跖骨长度以及功能评分情况。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手术前后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嵌合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由术前的0.75±0.11提升到了末次随访时的0.95±0.07(t=11.728,P<0.01)。术后6周HVA、IMA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末次随访的HVA较术后6周有增大的趋势,IMA并无明显差异,尽管术后6周DMAA较术前有轻微增大,但末次随访与术后6周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第一跖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1,P>0.05)。拇趾跖趾-趾间关节量表(AOFAS)从术前的(50±9)分提高到了术后末次随访的(80±17)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从术前的(5.8±1.1)分降至(2.7±1.5)分,曼彻斯特-牛津足部问卷(MOXFQ)从术前的(70±1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25±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24、13.439、16.880,均P<0.05)。结论跖骨干"Z"字旋转截治疗伴有跖趾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能够明显提高跖趾关节嵌合指数,改善跖趾关节匹配关系,并且不会显著增大DMAA,尽管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像学复发,但并未明显影响其症状及功能。

  • 标签: 拇外翻 "Z"字旋转截骨 跖趾关节匹配度 嵌合指数
  • 简介:摘要报道1例15岁肥胖少年距软骨损伤合并痛风的病例。患者2年前扭伤致左侧踝关节疼痛,加重1个月就诊,诊断为左侧距软骨损伤、高尿酸血症。行关节镜探查术,发现受损软骨表面呈白色尿酸盐结晶。通过文献复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青少年肥胖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可使外伤导致的距软骨损伤加重。

  • 标签: 距骨 软骨损伤 痛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计算机导航(CAS)系统、3D打印个性化截导板(PSI)与传统手术器械(CI)在围手术期失血量上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1至12月前瞻性连续纳入90例因膝关节关节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接受初次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序列法分为3组(每组30例):CAS-TKA组、PSI-TKA组和CI-TKA组。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的下降值以及输血率的差异。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中位数为6 ml(5~8 ml)。CAS-TKA组、PSI-TKA组、CI-TKA组的平均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分别为(1 147.0±301.8)和(1 140.1±301.9)ml、(1 044.3±454.1)和(1 038.5±454.0)ml、(1 154.0±483.6)和(1 145.3±482.7)ml,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39、0.616,均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接受输血。3组患者在Hb和Hct下降值上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器械相比,CAS和PSI并未增加TKA的总失血量,且两种技术均展现出减少TKA失血量的趋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失血 3D打印 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 个性化截骨导板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Semaphorin 4D(Sema4D)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ema4D与RA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破坏及继发肺间质病变(ILD)的相关性,分析其对RA患者病情评价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北京市海淀医院风湿免疫科RA患者共108例,并根据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将RA患者分为病情活动组(DAS28>2.6)与病情稳定组(DAS28≤2.6)。另纳入健康对照者5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Sema4D的水平,分析其与RA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破坏程度及RA-ILD的相关性。结果血清Sema4D水平:RA病情活动组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血清Sema4D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r=0.28,P<0.05)、类风湿因子(RF)(r=0.25,P<0.05)、DAS28(r=0.45,P<0.01)呈正相关。RA患者血清Sema4D水平与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r=0.20,P<0.05)及双手X线片Sharp-van der Heijde评分(SHS)(r=0.13,P<0.05)呈正相关。RA患者血清Sema4D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0.25,P<0.05)及胸部CT的Warrick评分(r=0.27,P<0.05)呈正相关。RA患者Sema4D阳性组的抗CCP抗体、DAS28、VEGF及RA-ILD发生率显著高于Sema4D阴性组(P<0.05)。结论RA患者血清Sema4D水平与病情活动、破坏及RA-ILD均具有相关性,血清Sema4D可作为RA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Semaphorin
  • 简介:摘要胃壁副脾病例临床罕见,本文回顾了一例胃壁副脾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超声镜、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顺利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根据术中标本所见以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副脾。本例提醒临床医生,对于既往有脾脏手术或创伤史的患者,如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超声镜下表现与脾脏相似,则需考虑副脾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肿瘤 副脾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和Youngswick截术对Ⅲ、Ⅳ期踇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第1跖骨远端截治疗的29例(33足)Ⅲ、Ⅳ期踇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5~67岁,平均(56±6)岁。17例18足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12例15足行Youngswick截术。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踇趾功能评分、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第1跖趾关节间隙。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和Youngswick截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2)、(1.3±0.1)h,术中出血分别为35(25,36)ml、35(30,40)ml。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不愈合、延迟愈合、转移性跖骨痛、感染以及跖骨头坏死,无需再次手术。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Z=-3.8,-3.5,均P<0.01),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显著增加(Z=-3.7、-3.4,均P<0.01),AOFAS踇趾功能评分明显增加(t=28.0、15.4,均P<0.05),第1跖趾关节间隙亦有显著改善(t=17.7、14.6,均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VAS评分、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Hort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3、-0.4,均P>0.05),AOFAS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P>0.05),但Youngswick截术组末次随访时关节间隙更大[(2.4±0.3) mm比(2.1±0.4) mm,t=2.2,P=0.04]。结论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和Youngswick截术都能有效缓解踇僵硬患者的疼痛,增加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关节间隙,下沉第1跖骨头,可以延缓踇僵硬病程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状态。

  • 标签: 跖趾关节 踇僵硬 第1跖骨远端截骨术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关节代偿截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伴有股骨侧关节外畸形(EAD)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系统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接受一期TKA的9例合并有股骨侧EAD的终末期KOA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56岁(19~77岁);单纯冠状面畸形5例(翻10°~27°,平均18.2°),单纯矢状面畸形3例(向后成角15°~35°,平均22.6°),冠状面与矢状面联合畸形1例(翻16°,向后成角31°);血友病发育不良1例,骨折畸形愈合8例。比较术前及术后患侧膝关节下肢力线、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5~47个月,平均33.2个月,机械轴角度由术前的12.4°±4.1°恢复至末次随访的1.4°±0.9°(t=7.954,P<0.01),HSS由术前的28±14提高到87±7(t=-11.174,P=0.013),ROM由56°±22°增加至99°±8°(t=-5.480,P=0.010)。期间无关节不稳、感染、骨折、腓总神经损伤和早期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股骨侧EAD的KOA患者,关节代偿截与同期TKA能有效恢复患肢的机械轴线,获得满意的关节功能。通过术前测量、软组织评估和3D打印等系列措施,可提高手术精准度、降低手术难度。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关节外畸形
  • 简介:摘要面对日益明显的老龄化社会及日趋增加的关节置换需求,加速康复外科回答了如何保证老年患者安全、舒适且快速地度过围手术期这一难题。作为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多模式干预理念,加速康复在关节外科领域凸现了其闪光的一面。

  • 标签: 关节疾病 加速康复外科 血液管理 疼痛管理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恽寿平是清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与花鸟;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初六家”。在重视摹古的清代的大环境下,继承徐崇嗣的沒花卉画法的基础上,又融合了黄筌和徐崇嗣两家的精髓,重视师法造化,开创了其没花卉独特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极大。本文主要通过对恽寿平的花鸟画的设色、造型及格调等方面进行解析。

  • 标签: 恽寿平 沒骨画 艺术特色
  • 简介:摘要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交界性骨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但对于位于关节附近、脊柱、骶骨和骨盆部位的巨细胞瘤,单纯外科治疗充满挑战,近年来,药物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双膦酸盐和denosumab在巨细胞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 denosumab
  • 简介:摘要: 在没花鸟画的写生性创作中,注意观察事物,以“写生”的精微心态来研究自然事物的“殊相”,所谓是有心理的,情绪的,有精神追求的,加强写生中的创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创作性的写生, 考虑物象在画面的置陈与布势,考虑画面感, 把每一次写生变成创作的过程,反对囿于对自然“形”的描摹和再现,而要着力于对自然“形”的再造之后的表现。

  • 标签: 没骨花鸟画 写生 创作 线性语言的表达 置陈与布势 设色赋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措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7年12月200例(259膝)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于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AROM)训练、平衡功能、步态训练及日常活动训练。根据术后膝关节残存屈曲挛缩角度,将患者分为轻度(≤15°)、中度(15°~30°)、重度(≥30°)3组。对比分析患者功能康复治疗前后的主动膝AROM及最大屈曲、伸直角度的改变情况,患者疼痛情况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比较术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患者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本组男17例(20膝),女183例(239膝),年龄(57±13)岁,病程(16±10)年。与功能康复治疗前相比,患者出院时屈曲角度、伸直角度、AROM和VAS评分均显著改善(分别为76°±12°比112°±9°、12.9°±10.2°比2.4°±4.6°、63°±15°比110°±10°和3.7±1.2比2.0±0.4,t=39.0、15.1、41.3、21.2,均P<0.01)。康复治疗后,轻度屈曲挛缩中178例(80.2%)膝关节可完全伸直,中重度屈曲挛缩中17例(45.9%)可完全伸直,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0.01),总体治愈率75.3%。141例患者(70.5%)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均经对症处理,但中重度贫血与轻度或无贫血患者相比,住院时间较长[(13±5)d比(11±5)d,t=2.2,P=0.028]。结论功能康复训练是纠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残留膝关节挛缩的重要手段,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带有冠状面外弓(FLB)的膝翻患者与直形股骨(SFS)健康膝志愿者股骨轴线,探寻FLB患者的术前固有翻力线(CA),指导全膝关节置换(TKA)时股骨远端外翻纠正角(VCA)的选取。方法2018年1至12月于新桥医院测量45例(90例膝)FLB及膝翻患者的股骨近端解剖轴内侧角(MPFA)及远端解剖轴外侧角(a-LDFA),并与25名(50膝)SFS健康膝志愿者的数据进行比较。测量患者基于股骨远端机械轴(DMA)的VCA—DMA和股骨远端解剖轴(DAA)形成的夹角,并与志愿者基于中立位机械轴(NMA)的VCA进行比较。测量FLB患者的股骨外弓角(α)度数,并与患者基于NMA的VCA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测。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平均股骨外弓角α为7.8°±2.7°。FLB患者MPFA和a-LDFA与SFS志愿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4.9°±3.7°比85.6°±1.8°和81.7°±1.7°比81.2°±1.6°, t=1.26、1.70,均P>0.05)。SFS志愿者基于NMA的VCA为5.5°±0.6°(4.5°~7.4°),FLB患者组DAA-DMA角为5.3°±0.7°(4.3°~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9)。FLB患者组基于NMA的VCA为8.4°±1.5°(5°~10°),与股骨外弓角α呈强正相关(R=0.607,P<0.01)。结论FLB患者不仅股骨远近端不存在显著畸形,而且股骨外翻截角(DMA-DAA)不随外弓程度发生变化,TKA时基于DMA行股骨远端截,可保留股骨外弓,恢复患者下肢力线至术前的固有翻状态。

  • 标签: 冠状面股骨外弓 膝内翻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固有内翻力线 股骨远端机械轴
  • 简介:摘要跟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随着对跟骨折病理学特点的深入研究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跟骨折的手术疗效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其治疗仍存在一些难点和争议。本文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对跟骨折术中操作的几点注意事项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为临床医生提高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跟骨骨折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