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总结了21例主动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稳定控制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主动夹层继续剥离,并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健康宣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复发。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预开窗与外分支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主动弓降部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需重建LSA的79例主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LSA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预开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7.3±12.5)岁]和外分支组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53.1±14.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干预率、死亡率以及夹层术后的假腔重塑情况等。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和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和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6、0.156,均P>0.05),预开窗组手术时间[(123.0±40.7)min]显著长于外分支组[(84.2±16.3)min,t=2.173,P=0.034]。两组内术后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程度均高于非支架段(χ2=7.213、14.359,均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0.886,均P>0.05)。两组术后夹层各平面真假腔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开窗与外分支TEVAR重建LSA治疗主动弓降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外分支TEVAR技术耗时更短,对于锚定区较短的病变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且在支架段近期主动重塑效果更佳;而预开窗TEVAR技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腔内手术 支架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以高热起病,初步诊断考虑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胆道系统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残存低热及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后经追朔病史、既往影像学检查及进一步完善PET-CT检查最终确诊为巨细胞动脉炎合并风湿性多肌痛。由于没有典型的颞部头痛、颌跛行等临床表现,又没有血管杂音体征,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上极易漏诊。PET-CT等新型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大血管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影像学检查对大血管病变的价值亦不容忽视。

  • 标签: 巨细胞动脉炎 风湿性多肌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钝性胸主动损伤危险分级系统,探索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钝性胸主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2例,中位年龄45(21~69)岁。根据患者主动损伤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损伤评分,根据评分对患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低危组(评分≤2分)12例、中危组(3分≤评分≤5分)41例、高危组(评分≥6分)15例。分析不同分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通过住院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21例,接受手术修复47例,其中开放手术6例,胸主动腔内修复术41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延迟手术治疗31例。12例低危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为8.3%(1/12)。41例中危患者死亡率为19.5%(8/41),主动相关死亡率为9.8%(4/41),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8%(4/37)。15例高危患者死亡率为40%(6/15),主动相关死亡率为30.0%(5/15),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1/10)。根据危险分级,各分级主动相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0,P=0.020)。随访5~52个月,无院外死亡病例发生。随访中并发Ⅰ型内瘘1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根据患者主动损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进行危险分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胸 损伤 多发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胸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因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随着TEVAR的广泛应用,支架近端新发破口发生率逐渐上升,其引发的逆向撕裂A型主动夹层(RTAD)相关病死率高达37.1%,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本综述重点讨论RTAD的发生诱因及治疗方式,通过多角度了解RTAD,为RTAD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逆向撕裂A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正常人由主动弓(arcusacrtae)的上缘(或凸侧)发出营养头、颈和上肢的血管,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头臂干(truncusbrachiocephalicus)又名无名动脉(a、anonyma)、左颈总动脉(a、carotiscommunissinistra)和左锁骨下动脉(a、subclaviasinistra)三大分支。然而在动脉的演变过程中,却存在变异,关于主动弓的分支起始变异情况研究,在国内外文献中曾有不少记载,如在国外,有Quine(1844)、Brodie(1888)Abbot(1892)、sheperd(1899)、Banchi(1907)、DeGaris(1923)、Cairney(1925)、宫下公平(1935)、William(1935)和Anson(1940)等作过报告及详尽的分类。在国内,先后有胡振之(1952)、詹樾、谢陶瀛

  • 标签: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分支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椎动脉 国内外
  • 简介:摘要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夹层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策略和母儿结局。12例患者年龄为(29±5)岁,发病时间为孕16周至产后1个月。12例妊娠合并主动A型夹层孕妇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产褥期患者优先妊娠,分娩后再行主动修复;4例患者优先主动修复;5例患者进行同期接生联合主动修复。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妊娠期合并主动A型夹层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病变程度决定治疗策略。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A型夹层 治疗策略 临床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布鲁菌病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心血管受累少见,却是布鲁菌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动脉瘤非常罕见,获得病原学是诊断布鲁菌病的金标准。本文报道1例布鲁杆菌感染性主动瘤及骨髓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以发热、腰痛起病,影像学发现主动瘤病变,鉴别诊断包括自身免疫病主动受累、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和感染性动脉瘤。患者血培养回报布氏杆菌属,得以最终确诊。经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后全身炎症得以控制,创造机会进行手术处理。希望通过本病例加强临床医师对于布鲁菌病感染性动脉瘤的认识。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动脉瘤,感染性 主动脉瘤 主动脉周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