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总说专业塑造人,殊不知专业只会塑遣那些适合它的人。越来越发现自己很适合做社工,社工专业也成功地塑造了现在的我。记得大学第一学期有一次社工概论课迟到了,进教室时大家正在看一部电影,看见我进来了他们都嚷着:未成年人禁入!那时我才17岁。那节课是我第一次看包含色情、暴力、毒品等各种不良因素的青少年电影。看电影时,好几次我都下意识地蒙上了自己的眼睛。那部电影开始了社工专业塑造我的第一步:洗脑。洗脑的过程是无形的,它在我不断的课程学习和实习中渐渐完成了:我们在课堂上辩论性工作者是否合理的问题,表演家庭矛盾情节,组建成长小组,观看关于同性恋的电影,学习变性人的知识……我们去养老院体会老年人的心态,去社区体验基层的行政系统,去打工子弟学校接触城市角落的人群,去智障中心关怀与我们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儿童,去慈善机构了解我国非营利机构的种种无奈与希望,去香港感受社工专业的魅力……我常常想,如果每个人在大学都能学到这些知识,知道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不易,知道怎样尊重他人和发现他人的优点,这个社会是否会变得更美好?

  • 标签: 社工 打工子弟学校 课程学习 非营利机构 第一学期 未成年人
  • 简介:母爱的缺席让父亲在张爱玲的童年生活里成为最重要(甚至全部)的角色,对父亲的依恋亦是张爱玲一生都无法走出的情殇。此种情结犹如暗伤,飘荡在她的作品里,而《心经》无疑是她潜在恋父情绪的最大宣泄。通过对一段父女畸恋的描述,张爱玲成功地坦承了自己内心的梦魇,让我们最大限度地窥视到恋父情结对其创作的影响。

  • 标签: 张爱玲 《心经》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恋父情结
  • 简介:那日,收拾办公桌,夹在工作日记里的一张泛着淡黄色的老照片滑落下来.那是我在“老二处”时的一张合影,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容,让我感慨万千。

  • 标签: 工作日记 办公桌 老照片
  • 简介:金秋十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有幸访问了红岩英烈李承林的遗孀曾琼英老人。虽已是耄耋之年,她仍耳聪目明,娇小玲珑的体态,一举手一投足透露出干练和稳重。唯沟壑纵横的脸颊写满了人世的沧桑与坎坷。

  • 标签: 李承林 曾琼英 红岩英雄 中共地下党员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