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几年,国家重要会议上的翻译人员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翻译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和知识储备也逐渐成为大家思考的话题。本文从多层次多维度对译者应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一名合格的译者应掌握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翻译知识、行业知识等五个方面的知识,才能准确出色地完成翻译任务,更好地为翻译对象服务。
简介:文化学派、操纵学派、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等翻译理论扩大了翻译研究的领域,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然而,这些理论把译者主体性无限扩大,摒弃了信、忠实等传统翻译标准,过分强调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翻译中的作用,为各种伪译、误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于是,翻译行业出现了危机,呼唤翻译伦理的回归。但是,翻译伦理的定义有待厘清,翻译伦理的回归也有别于传统的翻译伦理,其内涵更为宽广。同时,翻译伦理研究必须依靠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建立翻译伦理学。
简介:形式主义的“前景化”是指文学作品中对标准语言的背离而产生的艺术效果,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从知识不同而产生的“前景化”和语言使用方面的“前景化”两个方面,阐释了“前景化”诗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作用,认为文学译者应以“前景化”诗学为指导,一方面尽量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敏锐地发现原文使用的“前景化”手法,另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努力在译文中复制原文的“前景化”效果,实现这一效果在译文中的对等。
简介:清晨,一场海啸灾难正悄然向海岛上的小村庄袭来。不一会儿,海水拍打着浪花,冲上了堤岸,向着岸边的民居房屋呼啸而去,不少人在睡梦中就被海水“带走”了。
简介:翻译教学是外语专业本科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厘清概念,理顺关系,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决定作用。在翻译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使其有机、和谐地融为一体。
简介:译入语读者相对于源语读者出现的认知空缺构成了文学翻译中叙事理解与重构的最大障碍。译者要对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框架作出有效预判,以便选择适当方式对认知空缺进行补偿,从而保证读者对叙事的连贯解读,并体现翻译的认知建构价值。对翻译再叙事进行连贯性与忠实性评估,可保障译文中认知空缺的建构性补偿获得认知叙事上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将认知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中,试图探究读者对文本进行叙事解读时的认知机制,从而为文学翻译中的认知补偿提供合理的解释力。
论翻译人员的知识储备
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
“前景化”诗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听得懂海豚语的翻译器
浅议大学翻译教学中的三对关系
文学翻译中认知空缺的建构性补偿与再叙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