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永远记得1993年4月9日上午10点前后那一刻:我坐在从武汉回长沙的火车上,车经岳阳附近时,突然感到全身不适,焦躁无比,坐立不安。同行一老师关切地问我,我也不明所以,因为我从未有过晕车现象。中午回到长沙家后,突然接到武大历史系一研究生电话,说吴于廑先生上午开会时突然去世。我的第一反应是恶作剧,不敢接受。后来回想火车上那个时间,心想这恐怕就是师生间的第六感应吧,不禁潸然泪下。时光如梭,先师仙逝已25年了。从我受教于先师那天算起,更有36年多了。诸多往事浮现在脑海。一、吴于廑先生对我国世界史学科的贡献吴于廑先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励志书。先生1913年出生于皖南休宁,那是一个人文学者辈出之地。其先辈移居苏北宝应县,小本生意,家境一般,故先生时而辍学,后因获奖学金而在上海光华中学就读,1931年又获奖学金而进入东吴大学学习历史。1935年大学毕业后在东吴附中任教。抗战时兵荒马乱,1939年先生从海路辗转来到昆明,经人介绍而拜访了南开大学陈序经教授。一席谈话,陈先生感觉这位青年才思敏捷,建议他可不须考试而直接进入南开经济研究所读研究生。1941年,吴于廑完成硕士论文《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同年秋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进入哈佛大学,194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1947年,在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国际法专家周鲠生的延揽下,吴于廑回到武汉大学任教,任历史系教授,后历任历史系主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兼任湖北省和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等职。
简介:2016年问世的《乐感美学》是一部抓住"美"的"乐感"性能自觉重建后形而上学时代美学形上体系的专著,也是以中国特色的"乐感"概念建构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原理的系统性尝试。"乐感美学"既不同意现代美学对本质论的全盘否定,也不同意传统美学实体论的本质论,而是将本质视为"某类现象背后的统一性",进而对具有统一性的美的语义及其下属范畴、美的原因、规律、特征等"美本质"问题展开重新反思和系统探讨,以建构起全新的中国特色的美学学科体系。全书分"导论""本质论""现象论""美感论"四编,共14章60万字,提出了许多迥异于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看法,本文是这些见解的集中阐述,希望为美学界的美学原理建设提供一份参考,并欢迎学界同仁展开对话。
简介: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在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自然科学化的话语表达模式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化特征:与公共管理实践的隔离化,反映公共管理实践的程式化以及话语体系的祛价值化。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割断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文化根基,消解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人文关怀,阻滞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活力。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的修正,应从如下方面着手:汲取中国传统公共管理文化的精髓,积极关注日新月异的中国公共管理实践,以批判的目光学习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
简介: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科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治理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统一战线学的创立和发展,是深化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提高领导干部统战政策水平,培养统一战线高层次专门人才,推动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简介:公共管理学科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大数据整合与数据价值提升正在驱动形成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我国公共管理学科需要跟上数据科学发展的趋势、跟上国际社会科学研究转型的趋势、跟上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公共管理学报》高端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思想,在总结参会者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科学对社会科学、尤其是对公共管理学科的重大影响;明确了实现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数据化转型的重大意义。研究认为,应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学科的后发优势,利用已经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和中国特色的高效治理行动,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治理实践上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
简介:为探究马克思著作对我国哲学研究的影响力以及相关研究的现状与热点,以CSSCI(1998-2016年)收录的引用马克思著作的6481篇哲学论文为中心,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克思著作对我国哲学研究的影响力巨大,相关研究成果丰富,主要表现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被引频次较高,最受我国哲学研究者的重视;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研究单位及其学者的研究成果最为卓著。最后通过数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构建哲学论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考察了近20年来马克思著作影响下的我国哲学研究的热点和时代流变。图谱显示: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意识形态、现代性等一直是哲学研究高频关键词和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