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2018年全国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158亿斤,同比略降。肉蛋奶、棉油糖、果菜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二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经饲协调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主产区优势逐步彰显。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已超过40%,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0%。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23万亿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年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年营业收入将超过8000亿元,全年共吸引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三是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突破。
简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得到切实满足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短板,供给侧与需求侧相脱节、供给主体与需求结构相背离、供给方式与需求广度相冲突、供给形式与需求方式相矛盾等问题凸显。破解农村公共文化供需矛盾,应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构建人民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矩阵,对症下药;协调多方供给主体,明确分工;利用大数据思维优化线下供给,创新线上供给;创新供给形式,实现有效供给。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指挥所和引航标,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发展,广大基层党员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强。近年来,农村年轻党员流出现象日益严重,导致驻村党员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加大了农村基层流动党员管理压力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难度,同时也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活力与影响力,日渐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空巢”现象。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努力构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不断为农村基层党建增添新鲜血液,形成“固旧纳新”的基层党员保鲜管理体系,更好推动乡村振兴。
简介:基于利益分享的农村土地权利制度是现有法律权利体系的补充,内生于已有的民事权利制度。配置合理的农村权利体系是农村集体土地增值利益分享的重要保证。在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三大核心范畴中,契约是中介性范畴,利益是目的性范畴,权利是手段性范畴。将权利体系的构建放置到三种基本契约模式中去,成员权制度是反复博弈之后社会规范嵌入的结果,是针对关系契约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的适应性制度安排,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之下应通过分类契约来治理完善土地权利制度,建立征收前与关系契约相关的成员权制度和征收中与交易契约相关的处分权制度,通过“所有权——成员权——承包权——承包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的逻辑落实土地处分权,间接实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推动经营权的债权物权化。
简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解农村集体经济矛盾,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厘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四大认识误区:一是家庭承包经营制与农村集体经济两者不能并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就是否定家庭承包经营制;二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农民的自愿选择;三是市场经济自发形成的利己主义价值观与集体经济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立矛盾不可调和;四是“回老路”与“走新路”之间的矛盾。客观分析农村发展实际,科学厘清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不仅有利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有利于我国农村长期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