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主流倾向是将规范的扩散与演化割裂开来加以研究,这使得扩散进程中的规范演化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境地。通过引入议题身份概念,突出行为体能动性,可以对这一问题做出系统性解释。规范在扩散进程中的演化依赖于两个条件,行为体的认知偏好差异及其敏感性。议题身份决定了行为体的认知偏好与利益界定,认知偏好差异导致了对规范的差异性解读,而对规范变化引起的利益界定调整的高度敏感性则促使认知差异转变为认知竞争。扩散进程中的规范演化是通过行为体在双向说服过程中不断调整认知结构实现的,认知结构的妥协层次决定了规范的扩散—演化结果。1945年以后,海洋强国在推动传统航行自由规范向全球范围扩散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基于主权规范确立起的认知发生了冲突,经过长期的双向说服并达成妥协之后规范实现了扩散,但是已然由倡导最大自由的强规范转变为有限度自由的弱规范。
简介:当前时期,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传统农业地区开始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传统的封闭性原子化村庄已经瓦解,人员流动性加强;农业兼业化、老龄化和妇女化现象普遍存在,土地细碎化、撂荒、闲置导致农业耕种效率低下;传统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诱发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以上问题正在成为制约农村、农业与农民发展的瓶颈。现实困境倒逼体制改革,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在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之上,适时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坚持集体所有权的基础地位,将承包经营权一分为二,引致出新的经营权。农民拥有承包权的前提下,经营权可以进行市场化流转。但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却表现出一些不可回避的风险与问题,特别是传统农业地区,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新一轮的农村土地改革进程。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当前我国传统农业地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实困境,通过困境中的主要风险表现形式,进一步开展成因分析,发现症结所在,并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助力农村地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简介:不同于传统视角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结构-关系视角对上海“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初步探索了基于社交网络演化的政府形象认知传播机制。本文首先结合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可视化呈现了微博中上海“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舆情概况,然后从定性描述层面分析了政府形象认知与舆论传播网络微观结构因素之间的演化关系。研究发现,社交网络演化中的政府形象认知传播呈现如下规律:随着舆论传播网络规模的增大,政府形象负面认知呈上升趋势;随着舆论传播网络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政府形象负面认知反而呈扩大化趋势;虽然意见领袖以官方权威为主,但由于舆论传播网络较低的中心化趋势,其对政府形象负面认知的消解作用未能显现出来,且关键少数在引导民众政府形象认知方面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本文对政府形象危机管理、负面舆论应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