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Cu(N03)2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蒸馏水为溶剂,采用化学沉淀法结合超声场作用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铜颗粒。经XRD、TEM、差热扫描分析(DSC)以及粒度分析仪检测,所获得颗粒平均粒度达到55nm。此方法制备的氧化铜颗粒形状规则、粒度分布范围窄、纯度高。同时探讨了超声场作用下的机理以及对制备工艺过程和最终产物的影响。讨论了溶液的pH值、反应物的浓度、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颗粒尺寸的影响。在探讨如何保持纳米颗粒的分散性方面。采用了多种表面活性剂进行试验,发现聚乙二醇(6000)对纳米氧化铜颗粒的保存有着显著的效果,静置20天几乎看不到任何沉降现象。
简介:通过双(3-氨基苯基)苯基氧膦的酰亚胺化制备了一种新型可溶性的含磷双马来酰亚胺单体: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基)苯基氧膦(BMIPO)。并用^1H核磁,^13C核磁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BMIPO树脂中含有五元酰亚胺环及高密度的苯基,使BMIPO树脂成为一种有着较高的玻璃化温度(Tg)、高起始分解温度及高氧指数的极好的阻燃剂。可以得到任意比例且不存在相分离的均相含磷双马来酰亚胺/环氧/4,4’-亚甲基二苯胺(DDM)固化树脂。由于BMIPO/DDM之间的反应速率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MIM)/DDM大,增大混合树脂中BMIPO/BMIM的比例,也就增加了后固化阶段重新交联的危害性,使得Tg值及热稳定性有所降低。BMI/环氧固化体系的热稳定性较环氧固化体系低,这是由于在BMIPO中引入膦基造成的,但其Tg值和阻燃性都明显比环氧固化体系高。混合物中BMIPO含量越高,阻燃性越好。
简介:莫斯科钢与合金研究所利用机械一化学合成法成功合成一种特殊的准单晶物质,在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在这种物质中,铁、铜、铝三种原子的排列不像普通单晶那样具有相同的晶格,但仍具有严格的顺序,呈现出几何排列。以橡胶和聚合物为底基,辅以这种准单晶物质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的双重特性,像金刚石一样坚硬,摩擦系数小于金属,化学稳定性和耐摩性很高。
简介:碱性体系中以水玻璃和硅溶胶为双硅源,硫酸铝为铝源,在硅铝酸盐凝胶形成过程中加入氧氯化锆,用水热晶化法成功合成了Zr-ZSM-5分子筛。通过XRD、Raman、UV-VIS、BET、SEM、NH3-TPD、Py-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r成功进入ZSM-5分子筛骨架,且随着锆摩尔含量的增加,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减小,孔径和孔体积增大,势必会影响到分子筛的择形催化性能;此外,分子筛的酸类型重新分布,L酸比例增大,总酸量和酸强度有所减小,势必会影响其酸催化性能;同时分子筛的生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晶体结构由三维棺状变为二维层片状,相对结晶度有所降低,但其骨架结构依然保持完整。
简介:经过近20年的发展,纳米科学的研究对象已从早期的Ⅱ-Ⅵ族半导体体系、碳簇和碳管体系拓展到了包括主族元素化合物、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贵金属及其合金,以及镧系元素化合物等更为丰富的体系,研究的方法也从早期的溶液相合成拓展到多相合成、模板法合成,以及仿生合成等复杂方法,研究目的也从单纯的材料纳米化转为以功能和器件为导向的合成和组装,并且更加注重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和表界面的控制,以及在催化、信息、生命等领域的的应用。显然,无机合成化学已成为纳米材料和器件制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业已证明,溶液法不仅具有纳米材料在合成中的可控性,而且具有工业化开发和生产前景。以近年来稀土功能材料体系的控制合成为例,阐述纳米或介观材料溶液法合成中有关前驱物选择、晶粒成核和生长控制、材料尺寸、结构、表面和晶面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讨论稀土功能纳米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