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6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Ⅰ组,26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Ⅱ组。使用CT灌注成像影像检查并记录成像特征,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和实验Ⅱ组相比,实验Ⅰ组血流量、肝脏灌注指数和血容量更低,前两项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一项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诊断肝脏肿瘤良恶性病变准确率达到90.32%,诊断正确率较高。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病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参考价值信息,提倡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肿瘤护理中进行PICC技术的使用,并对其最终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方法:选择100例符合本次调查研究各项指标的观察者,参与到本次调查研究当中来,这100例患者均为确诊的肛肠科肿瘤患者,其中50例患者将会使用普通的护理方式进行病症护理,另外50例患者将会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医学资料,探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该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耳鼻喉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前5年组和后5年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等。恶性肿瘤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结果耳鼻喉恶性肿瘤发病率无显着个体差异,但45~55岁及≥55岁患者的肿瘤比例较高;肿瘤患病率低,喉部恶性变与良性肿瘤之比为23:13;耳鼻喉良性肿瘤的关键是鳞状乳头状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和神经纤维瘤,肿瘤的关键是鳞状上皮癌、腺癌、横纹肌瘤和纤维肉瘤。前5年的肿瘤比例小于后5年。结果耳鼻喉肿瘤有年轻化和恶性趋势,但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化疗PICC维护病人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月。将这100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实验组,对研究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实验组病人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研究组和实验组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比较分析实验组与研究组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后,实验组为6%,研究组为20%,显而易见,实验组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实验组与研究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评分后,实验组评分为(87.24±5.23)分,研究组评分为(78.03±4.15)分,显而易见,实验组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肿瘤化疗病人发生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有:体位不合理、病人自身因素、穿刺静脉选择不科学等。使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对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具有明显的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因肿瘤止痛和化疗止吐而导致便秘患的者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因肿瘤止痛和化疗止吐还是导致便秘的患者共计64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用药指导,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服用乳果糖并辅助腹部按摩,缓解便秘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开展评分。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情况、粪便性状和排便频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止痛和化疗止吐而导致便秘的患者通过采用腹部按摩和服用乳果糖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带来的便秘症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Abstract):含缬酪肽蛋白VCP/p97/Cdc48是三磷酸腺苷酶超家族中的一员,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VCP参与调控细胞内多种生物学过程, 从受损蛋白质及细胞器的降解到关键信号通路的激活等等。VCP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抑制VCP的功能会导致细胞内蛋白质毒性应激,对于高速增殖的肿瘤细胞影响更为严重,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近年来VCP的小分子抑制剂被开发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主要讨论VCP对蛋白质稳态的调控作用,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抑制剂的抗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