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由医生、护士、治疗师构成的康复团队的照护,出院后遇到的健康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护理人员深思和探索。加强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提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吞咽障碍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康复机器手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门诊卒中偏瘫患者31例,根据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机器手康复组(16例)和一般康复组(15例)。一般康复组接受一般性康复训练,3次/周,30min/次,同时进行家庭康复训练,5次/周,1h/次;机器手康复组接受一般性康复训练,3次/周,30min/次,同时进行机器手辅助训练,5次/周,1h/次。两组训练周期均为4周。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Wolf运动功能评价(WMFT)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对上肢肌张力评价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MAS)。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机器手康复组中位数时间明显缩短[7.1(2.4,93.8)s比13.1(3.7,99.5)s],功能评分明显提升[(45±13)分比(38±11)分],上肢功能评分明显提高[(28±7)分比(25±7)分],腕手部中位数评分明显提高[15(10,19)分比9(5,14)分],FMA-UE总分明显提高[(46±12)分比(38±12)分],MAS评分明显降低[3(2,5)分比5(4,8)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般康复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周康复训练后,机器手康复组比一般康复组腕手部中位数评分[15(10,19)分比6(5,12)分]、治疗效应[-5.5(-10.8,-3.2)比0.0(-1.0,3.0)]、MAS[3(2,5)分比5(4,6)分]均有改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康复机器手可有效提高卒中后慢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对腕手部运动功能提升有明显效果,并可控制上肢肌张力的增高.

  • 标签: 卒中 偏瘫 康复 上肢功能 机器人辅助技术,神经康复
  • 简介:摘要:在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烧伤是常见的事故损伤,可导致烧伤周围关节、烧伤周边组织、周边皮肤发生功能性损伤。其中关节功能损伤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患者日常生活受限,如关节活动范围缩小、关节平衡力下降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烧伤后关节功能损伤采用积极的康复措施对关节功能改善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开展各种类型的康复措施,以期帮助患者改善烧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本文现对近年来临床应用的康复措施进行总结,旨在提升烧伤后关节功能恢复水平。

  • 标签: 烧伤 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措施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时,将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8年5月进行研究,录入小儿脑瘫儿童64名进行试验,本次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单组内设置23名患者,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本次研究在实验时,选择随机对照实验。对照组儿童在接受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儿童在接受治疗时选择早期康复治疗进行治疗配合,治疗完成后对所有儿童的社会适应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记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完成后,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力有明显差异,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各项数据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精细动作能区、大动作能区、语言能区、适应行为能区以及个人-社交行为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新生儿重症护理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在新生儿重症护理中的重要性。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和临床数据分析,发现早期康复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提高免疫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个性化的早期康复计划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护理成本,提高新生儿的长期健康预后。该研究为新生儿重症护理中的早期康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 标签: 新生儿重症护理 早期康复 神经系统发育 免疫力 长期健康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室自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抽选出101例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经治疗,CSS评分(12.14±3.45)分,高于观察组的(7.34±2.66)分,P

  • 标签: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了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某医院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所收治的10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这102例患者划分成两组,各51人,分别是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以及采取早期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对两个小组的护理数据与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在测试开始之前,两个小组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大致相同。在测试开始后,对两个小组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可以发现采用早期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比对照组要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更高。结论:利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个性化早期康复护理在术后恢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的康复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本文探讨了个性化早期康复护理的关键理念、实施措施及其在术后恢复中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不同患者的特点与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和心理适应。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评估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术后康复护理的创新与发展。

  • 标签: 个性化 早期康复护理 术后恢复 康复评估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状况、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本院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与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康复效果。结果 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抑郁和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心理状态 康复状况 早期康复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康复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运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接受相同的主被动康复训练指导,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ADL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针灸康复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疗效
  • 简介:【摘要】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目的 研究分析在脑梗塞患者开展语言肢体康复工作中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 2016 年 3 月~ 2018 年 9 月 在 中心医院 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计 82 例,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 41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语言、肢体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下的语言、肢体康复。分析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临床上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改善,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肢体康复 早期护理干预 病情改善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四肢联动功能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科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电刺激结合四肢联动功能训练,采用SPSS24.0对脑卒中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90例患者进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评定等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初评。结果:治疗前,两组数据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的评分都有所改善,有显著的差别(p<0.05),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比对照组在治疗后完成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定、Holden步行功能量表评定的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四肢联动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四肢联动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Fegl-evyer指数积分均得到一定改善,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 缺血性脑卒中 Barthel 指数评分 Fegl-evyer 指数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烧灼性疼痛是指出现的以剧烈灼样疼痛的症状。文章分析烧伤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68例烧伤患者,通过简明疼痛量表(Briefpaininventory,BPI)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性疼痛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疼痛和功能康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68例烧伤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为55.88%(38例患者出现疼痛),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平均烧伤面积和住院时间与烧伤患者疼痛的发生有关(P<0.05),随访3个月后未出现疼痛的烧伤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烧伤疼痛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疼痛和功能康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烧伤面积、住院时间是烧伤患者发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疼痛和功能康复之间呈负相关,未出现疼痛的烧伤患者在功能康复方面表现更好。

  • 标签: 烧伤 疼痛 功能康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在产后妇女中康复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住院分娩的100名孕妇,在2021年6月-2022年2月之间,根据病人的随机性方式将其分成了二组,以观察组50名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措施的病人,以及对照组50名进行产后盆底恢复养护措施的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两组病人的最终护理结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肌肉纤维肌力、阴道压力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介入中,两组的筋肉纤维肌力和阴道内压无显著性的差别(P>0.05);而观察组则发现有13.33%的盆底机能失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得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对所有产后的妇女进行盆底康复护理,可有效防止其发生,增加盆底组织的压力及肌肉纤维的强度,因此,对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 防产妇盆底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及凝血功能的促进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选择剖宫产的产妇98例,随机分为优质组及常规组,每组各49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优质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康复情况、凝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优质组产妇的首次泌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说明优质组产妇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EPDS评分(血清泌乳素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组凝血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在促进产妇术后快速康复的同时,改善产妇凝血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剖宫产产妇 术后康复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