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经济浪潮淹没一切的今天,在底层、在民间,仍然有许多人坚守着文学的梦想,坚守着诗歌的神圣。陕北神木县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便是一个例证。这个文学社是陕北神木文化史上第一个大型的校园文学组织。在神木县委县政府支持和陕西省作家协会指导下,自2003年8月创建以来,文学社员发展到2000多人,其中,有10人分别加入了陕西省作协和榆林市作协。他们创办了《绿色文学》杂志,先后举办了文学大赛、文学讲座,并出版校园文学作品集1部,出版个人文集7部。文学社得到了陈忠实、高建群、晓雷等全国有影响的作家的好评,并为该文学社题字题词,且于2006年被共青团神木县委评为"优秀青年团"。他们都是"80后"出生的"新一代",他们的诗歌等文学作品都充满了西部的新精神、新韵味、新气息。这里,从他们的大量作品中选出部分诗歌作品,以飨读者,以活跃西部诗歌、西部诗坛。
简介:人类思维过程中所使用概念很少有像“文化”一词这样令人捉摸不定。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文化”的界说和定义达160余种。而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克罗伯(A.L.Krober)和克拉孔(C.Kluckhohn)两人的看法,既把文化成是成套的行为系统,其核心则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本文同样按上述两个的思路来理解文化。文化产业是由市场话语表达的文化叙事,其再生产的动力机制决定以货币为中介的交换规模。然而,这种交换不是某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交换;也不是某种原子化的商品和一定量的货币之间的经济价值交换。它只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原子化消费,文化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同一个类型的文化价值系统中,生产者提供的文化特殊特征是消费者选择的条件。在恩格尔系数减少到一个临界值(大体低于30%)以下,文化消费就不再构成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而仅仅是文化角色认同的一种方式。因此,文化产业并不仅仅决定于经济因素,而是更多地决定于社会因素。对文化产业做深层的社会分析,对发展文化产业肯定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本文拟从这方面来谈谈文化产业的社会背景与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