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城镇是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工业、现代过程中。我们用大约30年的时间走过了日本、韩国40-50年和西方国家100多年的城镇之路。研究表明,未来20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城镇过程中的关系,对于城镇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镇作为一个经济过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和政府调控的主导作用都不可忽视。城镇首先应遵循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城镇如果完全由市场机制推动,就有可能导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出现市场失灵现象,进而导致城镇无序发展,产生和形成一系列的"城市病",甚至由于风险累积而引发社会危机。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教训。因而,城镇不仅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而且还必须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调控的主导作用,从而保障城镇健康发展。

  • 标签: 中的作用 城镇化中的 政府城镇化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标签: 城镇化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印发
  • 简介:世界各国在城镇的过程中,形成了欧美模式、前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亚洲新兴经济体模式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各种模式的经验与教训主要体现在城镇的产业支撑、政府与市场关系、制度创新、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国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基本路径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镇

  • 标签: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模式选择
  • 简介:青海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多民族的人口状况,造就了其城镇在很大程度必须依靠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政府城镇的建设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的研究首先定位了政府在青海新型城镇建设中的角色;随后从政府行为选择与制度创新两个角度,论述了青海在建设新型城镇的进程中,政府该如何来进行有效规制的问题。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政府规制 政府角色 政府行为选择 制度创新
  • 简介:城镇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一直是学术界、政界高度关注的命题。本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城镇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城市行政等级划分、农村土地所有权以及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了我国城镇的发展,并提出了发挥市场主导下的城市资源配置作用、赋予农民稳定灵活的土地财产权和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等政策建议。

  • 标签: 城镇化 政府与市场 行政层级 土地财产权 居住证制度
  • 简介:@新浪地产(新浪地产官方微薄)【全国32个城市群建设路线图浮现预计2030年建成】以城市群为轴心的城镇发展路线已明晰,城市群目标定位基本明确。专家建议,城市群建设可从三个层次推进:一是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二是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三是7个潜在城市群。预计到2030年,32个城市群将建设成熟。

  • 标签: 城镇化发展 城市群建设 言论 专家建议 路线图 地产
  • 简介: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对经济社会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住城镇蕴含的巨大机遇及潜在风险,才能够准确研判城镇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面临的风险及挑战。城镇常遇到的老问题——“人、地、钱”:人到哪里去?土地怎么用?钱从哪里来?其中,钱的问题依然是关键,而金融创新即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金融创新 新型城镇化 发展对策
  • 简介:城市(镇)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一般认为,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和结果。城市概念最早出现在1858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在谈及城乡分离和城市发展时,他提出了“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而不象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

  • 标签: 城镇化 内涵辨析 《政治经济学批判》 乡村城市化 城市乡村化 经济现象
  • 简介:推进新型城镇应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防止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切实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建立市场、可持续的融资机制,实现人的城镇和市民。建议协调推进一揽子配套改革措施:建设用地按土地当量在全国范围内占补平衡,切实增加土地供给;转变保护主义和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观,合理扩大农业开放;改革财税制度,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体系;对城市政府适度举债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统筹考虑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等。

  • 标签: 城镇化 解读 专家 土地供给 监督约束机制 建设用地
  • 简介:<正>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发展的首要前提,而城镇的发展模式又会加速或延缓农业现代,最终又反过来决定城镇的发展水平与速度。一、中国城镇与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步,且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开始国家工业建设,因此在工业起步阶段不容许我国通过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积累资金再发展重工业,而是采取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政策。通过工农业商品的价格“剪刀

  • 标签: 优先发展 起步阶段 国家工业化 中国城镇化 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
  • 简介:我国城镇与工业发展存在着强烈的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作用,政府主导与城镇、工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对政府主导、城镇与工业互动关系的机理作用进行逻辑梳理的基础上,运用PVAR模型分地区研究三者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结果表明:政府主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呈下降趋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政府主导对城镇、工业有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不可持续的,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城镇与工业互动效果欠佳,工业城镇的正向带动作用明显,但城镇对工业的支撑作用有限,且地域差异明显。

  • 标签: 政府主导 城镇化 工业化 资源配置 PVAR 区域差异
  • 简介: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常住人口城镇率(以常住人口为口径计算)、户籍人口城镇率(依据公安部门的户籍资料计算)双指标,并明确到2020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率达到45%左右,两种城镇率之间的差距能从17个百分点左右缩小到15个百分点。差距减少2个百分点,意味着需要把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变成

  • 标签: 人口城镇化 户籍管理 新型城镇化 转移人口 双指标 资料计算
  • 简介: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两者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在城镇发展迅速的广东倍受关注。本文定量分析了广东省2000—2012年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以及2012年广东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广东省人口与土地城镇指数的差异逐渐缩小,协调发展水平呈增长趋势;各市协调发展程度空间格局差异明显,协调水平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其原因为沿海经济形势与政策活动对广东省城镇协调发展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 简介:城镇水平是一个综合概念,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从影响城镇水平的主要因子分析入手,既反映质量水平,又反映数量水平,从而使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反映城镇水平状况。根据我国城镇进程的一般规律,结合重庆市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

  • 标签: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发展 城镇用地 城镇化进程 一般规律 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