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某涡轮增压汽油车加速中存在明显的嘶嘶(hiss)声,通过道路试验测量进气管口和车内驾驶员右耳处声压频谱,确定其宽频嘶嘶声声源为涡轮增压器的hiss声。设计一个高频消声器针对性地削弱hiss声频率区域,计算了其无流条件下的传递损失,并用两负载法实验加以验证,2者结果基本一致,确定其1500~8000Hz频段内的消声能力。最后对安装消声器前后的进气口和车内噪声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消声器在目标频率区域内具备显著的消声能力,并且车内主观感受加速嘶嘶声改善明显。

  • 标签: 涡轮增压器 hiss声 消声器 两负载法 传递损失
  • 简介:基于能量守恒定律,构建可应用于空间机构热防护的多层打孔隔热材料热性能分析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相邻两层反射屏间辐射换热、反射屏与间隔物接触导热、间隔物本身导热以及残余气体导热,能够准确预测多层打孔隔热材料内部传热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隔热材料热真空实验研究,以验证所建热分析计算模型的准确度。

  • 标签: 多层打孔隔热材料 热分析 计算模型 热真空实验
  • 简介:针对某型相继增压柴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燃气阀。新型燃气阎采用了挡板蝶阀,密封材料采用石墨材料。在柴油机上新型燃气闽与原用燃气阀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测量和对比了相继增压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不同增压器数下的油耗、涡轮前温度以及增压器的工作状态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燃气阀后油耗最高降低了2410mg/(kW·h),涡轮前温度降低10K以上,同时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的工作状态一致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最大的转速差仅为600r/min。验证了新型燃气阀对柴油机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柴油机 相继增压 燃气阀
  • 简介:基于MatlabMBCDOE设计与优化工具,选择某型无排气再循环(exhaustgasrecirculation,EGR)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在发动机运行MAP中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况点,应用最优设计中的D最优、V最优和A最优进行实验设计(designofexperiment,DOE),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建模优化,对优化的准确性和精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适合双参数的DOE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D最优设计在优化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和NOx上具有更高的精确度,更适合无EGR发动机双参数标定优化。

  • 标签: DOE方法 优化法
  • 简介:针对电动汽车的研究热点——电动汽车能量的关键控制问题,从能量管理优化、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估计两大关键问题入手,在最优化控制策略、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评价指标、模型预测等方面和卡尔曼滤波法、最小二乘估计等方面对能量管理优化、电池荷电状态估计进行研究和对比,论述电动汽车能量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当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炼本质科学问题与共性技术体系,为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电动汽车 能量优化控制 能量管理 SOC估计
  • 简介:对泡沫铜内石蜡凝固相变进行孔隙尺度实验研究。采用高分辨率相机与红外热像仪对凝固过程相场与温度场进行可视化,并通过热电偶测量石蜡与泡沫铜骨架局部温度以获得相变过程热响应及热非平衡特性。揭示了泡沫铜孔隙内凝固相变中包括固液相界面移动、液态石蜡流动及石蜡体积收缩等多个物理过程。研究表明:在多物理过程交互影响下,泡沫铜可高效扩展凝固相界面、提升样品热响应速率,采用孔隙率为0.974的泡沫铜可将石蜡凝固相变速率提升至2.8倍;泡沫铜能有效避免石蜡凝固过程由体积收缩引起的裂缝问题,消除由其引起的热阻;石蜡与泡沫铜骨架间存在局部热非平衡性,且在相变阶段尤为明显。

  • 标签: 泡沫铜 凝固 石蜡 孔隙尺度
  • 简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三组不同流量系数(分别为0.073、0.135、0.220)的通风机叶轮旋转扩压器直径大小对模型级性能及流场结构的影响;得到了旋转扩压器出口的气流角和蜗壳内的流场分布情况,揭示了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扩压器直径的增加,风机性能有不同程度提高,旋转扩压器直径与叶轮直径比(D3/D2)为1.1时,整机性能较好,内部流场较均匀,直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性能提升不明显。相关结果可以为提高风机性能、改进风机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 标签: 离心通风机 旋转扩压器 数值模拟 风机性能
  • 简介:在一台六缸柴油机上使用汽、柴油两种燃料实现均质引燃,通过将柴油主喷时刻大幅提前,研究柴油深度混合对均质引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深度混合可以优化均质引燃模式的燃烧状况,柴油主喷时刻提前至上止点前40°曲轴转角时,缸内燃烧近似均质压燃,在保持高有效热效率的同时,最大压升率也控制在0.59MPa/(°)的合适水平;柴油深度混合可以显著改善均质引燃模式的排放,柴油主喷时刻提前至上止点前40°曲轴转角时,NOx排放低至0.39g/(kW·h),同时炭烟(Soot)则近零排放。

  • 标签: 双燃料 柴油主喷时刻 均质引燃 排放特性
  • 简介:结合环路热管系统的优点与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前景,设计并搭建了以太阳能利用为背景的新型毛细芯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采用泡沫镍为毛细芯、乙醇为工质,实验研究了系统的启动运行特性,以及不同的工质充灌率对环路热管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环路热管热源功率在300~1600W时具有良好的启动运行特性,55%的充灌率为最佳充灌率,具有更短的启动时间,相对更低的蒸发器温度与热阻。

  • 标签: 泡沫镍 平板蒸发器 环路热管 充灌率 启动时间
  • 简介:回热器作为斯特林热机的关键部件,对于太阳能斯特林热机整机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克服传统金属丝网回热器结构存在的填料单一,制造成本较高,工艺复杂问题,采用实用等温分析法,以回热器的长径比、通流面积、填料种类以及孔隙率各项回热器参数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型斯特林热机回热器,该回热器具有轴向压降小,换热性能高,结构稳定,加工制造简单的特点。开展了新型回热器和传统金属丝网回热器的换热性能对比研究,采用振荡条件下的局部热平衡方法研究回热器的传热过程,对比传统金属丝网回热器和新型回热器的温度变化,速度变化以及压力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体孔隙率相同的条件下,新型回热器和传统金属丝网回热器相比,整体启动速率相似,但新型回热器压降减少0.04MPa,速度出现分段式变化,有利于回热器的换热和结构稳定。因此,新型回热器不但在结构上优于传统金属丝网回热器,在换热特性上也优于传统金属丝网回热器。

  • 标签: 斯特林热机 回热器 局部热平衡 换热特性
  • 简介:以风冷中冷器的增压汽油机为原型,设计开发与增压发动机相匹配的集成水冷中冷器的进气歧管。通过三维仿真、发动机台架试验、整车一维仿真分析,对比验证集成在进气歧管中的水冷中冷器与原风冷中冷器性能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外特性工况下,水冷中冷器进气压力损失比风冷减少50%;水冷中冷器的增压空气管路长度缩短60%;水冷中冷器出气温度比风冷降低3℃以上。

  • 标签: 风冷中冷器 集成水冷中冷器进气歧管 三维仿真 发动机台架试验 整车一维仿真
  • 简介:大豆蛋白粉干燥工艺过程产生的高温尾气中蕴含着大量显热和潜热,而无填料、垂直逆流喷淋塔可以深度回收尾气中的余热。对此建立了喷淋塔的数值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应用所建模型,分析喷淋高度、入口水温、喷淋密度、尾气流速和尾气入口湿球温度对喷淋塔热回收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获得了喷淋塔在实验工况范围内的换热效率曲线及经验关联式,为尾气喷淋热回收塔的优化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分析工具。

  • 标签: 蛋白粉尾气 余热回收 垂直逆流 喷淋塔 数值模拟
  • 简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g-MOF-74因不饱和金属位的存在具有低压下较高的CO2吸附量,且具有化学表面可修饰、可调控孔径等特点。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对Mg-MOF-74进行官能团Br改性,发现Br改性使得苯环附近产生更强的静电势梯度,增强了骨架原子和极性CO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利于CO2在骨架孔道内的吸附。但Br的引入带来了骨架自身比表面积、孔体积的下降,不利于在高压区CO2吸附。φ(CO2)∶φ(N2)=15∶85条件下,Br改性使得骨架对混合气体中CO2分离比相比改性前提高了近64%。在含湿条件下(φ(CO2)∶φ(N2)∶φ(H2O)=15∶84∶1),Br改性使得H2O质量吸附量大大下降,低压下的分离比得到提高。

  • 标签: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巨正则蒙特卡罗 密度泛函理论 CO2吸附与分离
  • 简介:为充分利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磁阻转矩,提高电机转矩输出性能,通过对电磁转矩与最优d-q轴电流关系进行研究,提出适合工程控制的方法。针对一台电动汽车用6kW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了矢量控制系统,利用试验样机电磁转矩与标定最优的d-q轴电流值进行分段二次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出电磁转矩与d-q轴电流的二次函数。方法既节省了控制系统存储空间又保证了控制精度,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式的可行性。

  • 标签: 电动汽车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分段拟合
  • 简介:锂离子电池由于放电过程产生大量的热,不可避免的使得电池温度升高。研究大倍率放电时的电池温升,忽略电化学反应热,进一步简化原有的生热模型。为了得到电池温度分布,从电池内部结构出发,根据电流密度在集流板上的分布以及极耳处的收缩/扩散效应,分析集流板上电流密度的分布规律,从而建立电池的电-热耦合模型。通过生热模型模拟电池放电过程的温升现象,并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文章给出了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条件下放电终了时的温度分布图,并解释了造成这种分布现象的原因。

  • 标签: 电流密度 电-热耦合模型 温度场
  • 简介:为了缓解埋管区域土壤的热量堆积问题,提出了埋管换热器按内中外、块状、间隔三种分区运行的策略,利用CFD软件建立了10×10的井群换热模型,对地源热泵系统在三种分区与不分区运行策略下运行十年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分区运行策略对土壤温度分布和土壤热堆积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可知:不分区、内中外分区、块状分区、间隔分区四种运行策略下埋管区域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5.23、23.31、23.06、23.28℃,最高温度分别为40.62、32.77、40.65、38.93℃;分区运行较不分区运行可以有效缓解热堆积作用,埋管区域整体温度较不分区运行时降低了2.00℃左右,内中外分区策略可以显著缓解埋管区域热堆积。

  • 标签: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土壤热堆积 分区运行
  • 简介:空冷机组汽机排汽热损失巨大,而有机朗肯循环是利用中低温热源的重要技术之一。提出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空冷机组汽轮机排汽余热的技术方案,建立空冷机组和有机朗肯循环的物理模型,编制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空冷机组汽轮机排汽余热技术的模拟程序,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厂家提供的某型号有机朗肯循环机组的性能数据进行对比。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某典型600MW机组为对象,探究汽机乏汽温度、环境温度、ORC机组过热度等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ORC机组净出功和ORC机组热效率随着汽机乏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随着环境温度和ORC机组过热度的增大而减小。

  • 标签: 空冷机组 有机朗肯循环 热力性能分析
  • 简介: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将自然冷源引入冷藏陈列柜,在完全利用室外冷源对陈列柜柜内进行供冷的运行模式下,保持风幕送风速度为1.1m/s,室外送风温、湿度分别为1.0℃、60%,室内湿度为60%不变,调节室内不同的温度,观察柜内食品包温度变化分布,研究陈列柜食品包冷藏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利用制冷系统供冷的传统陈列柜相比,自然冷源供冷使柜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得到很大提升,自然冷源陈列柜1~5层同侧食品包温差不超过1.5℃,但是每层内侧和外侧食品包温差在2.5~3.0℃。在此送风条件下,保证室内温度在22.0℃以下可以满足柜内食品贮藏温度0.0~7.0℃的要求。风幕参数变化规律:随着食品包前端距离的增加相对湿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稳定于和室内湿度相等的趋势。风速和温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变化速率不断减小。

  • 标签: 自然冷源 冷藏陈列柜 食品温度 风幕 节能
  • 简介:6月30日,首届“交通大数据与智慧交通高端论坛”暨山东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山东交通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做主题演讲,并围绕交通运输大数据技术、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交通应急系统、智慧交通系统等领域展开学术研讨。论坛吸引了来自政府、科研院所及高校、行业企业、媒体等500余位嘉宾参会。

  • 标签: 交通运输 揭牌仪式 论坛 山东 智慧 学术报告厅
  • 简介:对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实验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传感层进行了研究,发现铝传感层的蒸镀速率对飞秒激光抽运实验有着很大的影响。分别在3种不同类型的硅片和玻璃片基底上用不同的蒸镀速率蒸镀了100nnm的铝膜蒸镀速率控制在2×10^-10到15×10^-10m/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反射(XRR)研究了蒸镀铝膜表面的形貌及铝膜的厚度。基于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方法对基底的热导率进行了测量,发现随着蒸镀速率的增大,不同基底测量得到的热导率呈现一致的规律。结果表明,蒸镀速率越大,铝传感层的晶粒越大,传感层的体积热容越小,当蒸镀速率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晶粒的不规则度越来越大,反过来又影响体积热容的大小,从而影响了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

  • 标签: 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 传感层 蒸镀速率 晶粒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