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Simulink平台,利用Thermolib工具包搭建Ballard公司MarkVPEMFC分析模型,模型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PEMFC)电堆模块、阴极供气系统模块、阳极供氢系统模块、冷却循环系统模块及控制系统模块等部分,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搭建模型研究电堆运行控制参数,如电堆温度、膜湿度、进气压力及压差等对PEMFC输出电压及功率影响。研究结果揭示各运行控制参数对PEMFC电堆性能影响,对PEMFC控制策略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运行控制参数 影响因素 仿真分析
  • 简介:针对自走式无人驾驶车辆在起步、换挡过程中产生强烈顿挫感,甚至导致车辆突发性前窜现象,开发基于扭矩需求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发动机扭矩需求变化,调整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参数,实现对节气门开度控制,达到调整转速目的。研究车辆起步、换挡过程中发动机扭矩变化规律,确定发动机转速控制目标;运用神经元自适应PID算法,对发动机转速进行闭环控制,解决传统PID最佳参数设置问题;选用永磁直流电动机对节气门进行控制,解决传统油门电机精准性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扭矩变化调整发动机转速,并能在短时间内使发动机运行达到稳定状态,对发动机转速控制具有较好动态特性。

  • 标签: 自走式无人机用发动机 转速控制系统 PID控制
  • 简介:研究集成排气歧管(integratedexhaustmanifold,IEM)缸盖技术特点,对IEM缸盖排气道结构选型、水套流场分布及结构优化、排气道热应力分析及结构优化、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热管理优化以及IEM缸盖与发动机在排放与暖风性能上优化匹配等进行系统分析,制定IEM缸盖设计和结构优化措施。试验表明,优化后缸盖热负荷明显降低,排放、冷起动阶段暖风性能得到改善。

  • 标签: IEM缸盖 排气歧管 结构优化 流场分布 热应力 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热管理
  • 简介:壬酸乙酯是生物柴油主要组分之一,其热物理性质是生物柴油制备及应用过程设计基础数据。利用流动型量热法高压流体比定压热容实验测量系统对壬酸乙酯在温度为303.00~393.00K、压力为0.10~25.00MPa时比定压热容进行了测量,该系统比定压热容测量不确定度为0.98%。通过实验数据研究了壬酸乙酯比定压热容变化规律,对壬酸乙酯比定压热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其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最大偏差为0.54%。

  • 标签: 壬酸乙酯 高压 比定压热容 流动法
  • 简介:对某能源中心楼顶冷却塔组、烟囱、通风孔等散热设备及整个楼顶空间流场与温度场进行了整体数值模拟,探讨了高温烟囱帽引起排烟方向改变对冷却塔组进风处空气温度场及流场影响,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烟囱帽使排烟向下折转,导致冷却塔进风处下部位置空气温度显著升高;较低烟囱烟气直排时,高温烟气会先抬升一段距离,然后受冷却塔进风处负压区吸引进入冷却塔内。

  • 标签: 冷却塔 复杂流场 烟囱 返流
  • 简介:实验探究了蒸气喷射准双级制冷系统中,气体喷射器进出口参数对喷射器喷射系数、COP和制冷量影响,并与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进行对比。实验数据显示:随着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增加,喷射系数和系统制冷量逐渐减小,而COP则先增加后减小;喷射系数、COP和制冷量随着工作流体压力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着引射流体压力增加,喷射系数和制冷量均增加,COP先增加后减小;当蒸发温度到-31.4℃时(tk=35.0℃),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将不再产生冷量,而蒸气喷射准双级制冷系统可达到最低蒸发温度为-36.5℃。

  • 标签: 蒸汽喷射准双级制冷系统 喷射系数 能效比 蒸发温度
  • 简介:以某机车用6缸直列柴油机凸轮轴箱为研究对象,建立凸轮轴箱和机体装配接触模型,利用AnsysWorkbench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凸轮轴箱实际受力情况对其施加约束和载荷,进行稳态热分析和热-机耦合分析,得到其在缸头约束、螺栓预紧力、热负荷综合作用应力与变形云图,找出最大应力和变形所在位置。结果表明:凸轮轴箱各部位应力满足材料强度要求,最大变形出现在凸轮轴箱顶端,最大应力出现在凸轮轴箱右侧弧形板与侧板端角处,凸轮轴箱设计安全。

  • 标签: 柴油机 凸轮轴箱 稳态热分析 热-机耦合分析
  • 简介:蒸汽喷射器可以有效利用余热资源,是一种节能环保流体机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蒸汽喷射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喷嘴出口马赫数、混合室长度、等截面积混合段长度和扩压室长度对喷射器引射比和临界压力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混合室长度存在一个最佳值,且最佳混合室长度与喷嘴出口马赫数有关;等截面积混合段长度和扩压室长度对引射比影响不大,但是会影响喷射器临界压力。研究结果对于蒸汽喷射器设计和结构优化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蒸汽喷射器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马赫数 混合室
  • 简介:根据柴油机气缸排气时歧管内总压和静压关系,提出采用排气压力波上最小幅度静压脉冲识别发动机排气顺序方法;建立4缸和6缸柴油机仿真模型对排气歧管内压力波动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发动机气缸排气时,与该气缸相连排气歧管内产生静压脉冲幅度低于其他气缸在该歧管所产生静压脉冲幅度。在4缸柴油机上测量了4个歧管内压力波,试验结果表明,4个压力传感器所测最小幅度静压脉冲时间顺序与柴油机发火顺序一致,根据第1或4缸所测静压脉冲幅度可判断出排气顺序。

  • 标签: 柴油机 压力波 测试 仿真
  • 简介:燃料电池冷却水入堆前三通管路既要保证流量分配均匀性,又要求管路压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针对某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三通管压降较大问题,设计两种优化方案,优化方案1是主管路底部采用光滑圆弧过渡,方案2在方案1基础上把主管路底部做成内凹半球体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后两种方案均满足流量分配均匀性要求,但方案2比方案1压力损失降低8.2%,因而选择方案2作为最终优化结构,能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冷却系统 三通管 设计 优化
  • 简介:提出一种新型正反两个方向交替扭转扭带模型,基于ANSYSFLUENT软件在层流状态(Re=400~1800)对换热管中插入新型扭带换热特性、流体阻力特性和综合性能指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y=3.0,4.5,6.0三种扭率无缺口正反扭转扭带与传统单一方向扭带进行对比研究,对扭率y=3.0无缺口正反扭转扭带和带有三角、半圆及方形缺口正反扭转扭带进行了对比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插入不同扭率扭带,换热管努赛尔数Nu、摩擦系数f与综合性能PEC值均随着扭率减小而增大;相同扭率无缺口正反扭转扭带在强化换热效果和综合性能表现上要优于传统扭带;扭率为3.0时,无缺口正反扭转扭带比带三种缺口正反扭转扭带换热效果好,而缺口存在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插入扭带产生摩擦阻力,且缺口面积越大,摩擦和换热效果降低越多。

  • 标签: 数值模拟 层流 正反转扭带 扭率 强化传热
  • 简介:针对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选取五氟丙烷(R245fa)、乙醇、三氟氯丙烯(R1233zd)、环戊烷等4种工质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蒸发温度、膨胀比、等熵效率、过热度等参数对系统净功率、热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膨胀机等熵效率可提高系统净功率,在燃烧完全情况4种工质中选用乙醇和R1233zd更利于改善发动机燃油率,对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膨胀比、过热度和蒸发温度等参数选择提出建议。

  • 标签: 朗肯循环 净功率 热效率 工质
  • 简介:为了研究稳定工况柴油机NOx排放量与进气状态关系,利用Minitab软件对欧洲稳态测试循环(Europeansteadystatecycle,ESC)中A、B、C转速3个外特性点在不同湿度NOx排放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线性拟合,定量分析柴油机NOx排放对进气湿度敏感性,探究在试验中通过合理地控制进气湿度以获得具有代表性NOx排放结果。NOx最终排放结果虽然经过温湿度校正因子KH.D修正,但试验结果表明校正因子修正作用有限。结果表明,NOx排放和进气湿度两者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线性特性。

  • 标签: 柴油机 NOx 排放计算 进气湿度 线性回归
  • 简介:对于可再生能源和工业余热资源,有机朗肯循环技术(organicRankinecycle,ORC)被认为是一种高效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其中R245fa因为其自身良好环保性以及热力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ORC工质。对于ORC系统来说,工质材料相容性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基础。针对ORC系统实际工况,确定部件、温度、材料等因素对应关系,提出一套适用于ORC工质材料相容性研究实验方法,并以R245fa为例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304不锈钢与R245fa相容性要优于铜材料;同时在橡胶密封材料选择上,不建议使用氟橡胶,且三元乙丙橡胶相容性要优于聚四氟乙烯。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五氟丙烷 材料相容性
  • 简介:针对燃煤烟气SO2脱除技术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以固体碳材料为还原剂碳热SO2还原制硫磺技术具有重要发展前景,其中抑制非目标副产物伴生是实现SO2定向还原关键。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对碳热还原SO2反应进行平衡产物量计算,通过固定床-FTIR实验分析反应气相产物,探究了硫产率、副产物CO、COS和CS2生成规律。基于温度对反应热力学平衡影响,结合副反应,来推断出合理反应机理。在摩尔比n(C)∶n(SO2)≤1.0时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C+SO2→S+CO2,副产物CS2生成量级仅为10-4,理论硫产率可维持在0.9以上。过量碳会促进COS由主反应物一步生成,高温、碳过量会促进COS向CS2转化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对实际应用时最佳工况选取以及单质硫选择性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碳热还原 化学热力学 吉布斯自由能 固定床 F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