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评价鄂西建始地区大隆组黑色页岩的勘探开发潜力,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低温N2吸脱附、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分析了其储层特征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隆组页岩储集空间以矿物溶蚀孔、有机质孔为主,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孔隙度为0.65%~2.79%,渗透率为0.0008~0.4621mD,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质量分数为1.62%~13.60%,具有良好的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过成熟晚期阶段。现场解析法测得富有机质页岩含气质量体积为0.741~3.703m3/t,平均为2.714m3/t。页岩吸附气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含量和有机成熟度均呈弱的正相关性。建始地区大隆组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生烃和储集条件,具备一定的开采价值。
简介: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三叠系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延长组油藏油-源等地质问题,针对旬邑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是否存在有效烃源岩及石油来源的争议,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对探区内的烃源岩及原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探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其次为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中等,为好烃源岩。通过油-油及油-源样品对比分析,认为长6原油、长8原油与长7烃源岩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与成熟度,均为成熟油,其沉积环境为淡水、弱氧化还原环境;生油母质类型具有以藻类生源为主的混合型特征。旬邑探区长7烃源岩对长6和长8油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贡献。
简介:为探究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以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甲烷体积分数大于80%,重烃体积分数低,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于0.85;部分天然气含H2S,这是研究区与四川盆地其他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特征的最大差异;天然气δ13C1为-43.17‰~-30.80‰,δ13C2为-33.81‰~-24.90‰,δ13C3为-28.65‰~-22.70‰,总体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碳同位素与轻烃分析均证实,研究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同时存在部分油型气;煤型气主要来自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油型气主要来自下伏海相层系。成藏年代分析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有3期成藏: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少量煤型气进入须家河组成藏;晚白垩世,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大量生成煤型气并进入须家河组成藏,该时期是须家河组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喜山期,部分下伏油型气经断裂进入须家河组成藏,该阶段的流体充注是研究区出现异常高温包裹体与天然气含H2S的主要原因。
简介:在冀中地区油气勘探所钻的3口井剖面中,系统选取早第三纪沉积岩岩屑样品。基本上2m取一个样,3口井样品总数约3500个。每个样品用光谱定量分析11种化学元素:Ca、Mg、Ti、Ba、Mn、Zr、V、Cr、Pb、Cu、Ni。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元分析方法,经过综合研究查明了冀中地区下第三系砂岩、泥岩和不同颜色泥岩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早第三纪各组段地层元素分布不同,其纵向上的变化界线与地质上分层界线基本吻合,是地层划分对比的一个依据。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岩石化学资料。,可以查明元素之间、元素与样品之间以及样品与样品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研究表明Ba、Mn、Zr、Pb的关系密切,属于亲碎屑元素;Ti、Cr、V、Ni、Cu的关系密切,属于亲粘土元素;Ca、Mg、Ti的关系密切,属于亲碳酸盐元素。96井主因子F1、F2累计方差达95%,F1、F2主因子主要由Ca、Mg、Ti三元素所决定。F1突出地反映灰质沉积等地球化学作用,F2突出地反映机械沉积作用。主因子F1和F2在纵向上的周期性变化反映了沉积作物的旋回特征,样品在F1-F2因子平面上规律性地展布反映了沉积相特征,96井下第三系地球化学-沉积相图概括了主要的研究成果。
简介:川西坳陷中段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但目前对该区中、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普遍存在争议。该文在对孝泉—新场—合兴场、洛带—新都和马井等气田56个天然气样品的C1—C4碳同位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气组分特征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天然气的来源。研究表明:天然气碳同位素的总体分布显示出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的正序特征;碳同位素值在垂向上由深层须4段至中、浅层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直至下白垩统气藏,总体显示出减小趋势。利用δ13C2-δ13C1判别天然气成熟度,表明由深至浅天然气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中、浅层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和沙溪庙组天然气表现出热裂解气的特点。研究区中、浅层天然气主要来自须5段和须4段,部分来自侏罗系自流井组。
简介:由于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造成油气分布十分复杂,使得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难度加大。该文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勘探实践,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主要来源于古近系和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储集层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组成,储集空间主要为孔、洞、缝系统;古近系泥质岩、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和潜山内幕泥质岩隔层构成了潜山油气藏良好的盖(隔)层,并发育2类、8套储盖组合;潜山发育的断层和不整合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根据圈闭类型的差异,将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油气藏、潜山坡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3种类型。潜山油气近油源分布,具东富西贫、南油北气的特征,并在断裂带附近的潜山及潜山内幕圈闭中富集,构成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揭示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成藏规律,对今后潜山圈闭评价、区带优选等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