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成果由河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完成,成果运用河北省平原区及近岸海域土壤、近海沉积物、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调查分析数据,编制了河北省全部平原区及近岸海域8.47万km^2范围内的系列成果件,全面展示了河北省平原区及近岸海域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浅层地下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深层沉积物中多种元素和指标的空间分布及含量水平;所提供的土壤环境质量、土壤风化淋溶系数、土壤碳密度、土地养分肥力、土地环境健康及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富硒土壤分布、第四纪沉积环境分区等多种应用性件,是土地规划与管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资源勘查、全球变化及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 标签: 地球化学调查 近岸海域 河北省 平原区 目标区域 化学系
  • 简介:介绍了建立新一代地震区划所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总体思路,并从资料、衰减关系分区、衰减关系模型、回归方法、转换等方面说明了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建立过程,给出了我国分区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结果。新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建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基于更加丰富可靠的强震记录和烈度资料;二是采用了具有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地震动衰减模型;三是采用了使结果更加稳定的分步回归方法;四是在地震动衰减关系分区时考虑了地震活动性特征。与第四代地震区划衰减关系相比,由于地震动衰减模型的变化和高震级强震记录的增加,高震级下的峰值加速度有所降低,而中强地震区的峰值加速度则在低震级时有所提高。

  • 标签: 地震区划图 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 加速度
  • 简介: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的个数都有较大的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的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的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的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的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技术特色相协调。

  • 标签: 新地震区划图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
  • 简介:全国地质资料馆研制的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及编成果公开版数据产晶系列成果于8月24日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即日起对社会公开服务。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与编成果公开版数据产品是唯一反映地蓑下科学信息的数据库,和“天地图”等公众服务平台一道,构成面向社会公众的国家空间信息服务体系。

  • 标签: 区域地质调查 社会公众 中比例尺 服务平台 编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遥感解译与查证中将遥感影像图传输至RGMAP系统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解译查证质量。其主要过程为:遥感影像转换→逐格网校正→生成1:5万标准图框→图像裁剪套合→DGSINFO编辑→RGMAP传输→定位查证。该方法在白音嘎公社幅1:5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遥感解译与查证实验成功。

  • 标签: 遥感解译与查证 RGMAP 白音图嘎 内蒙古
  • 简介:随着南尔盖盆地油气勘探逐步深人,西侧Doshan地区碳酸盐岩潜山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以构造分析为基础,在对Doshan碳酸盐岩潜山形成发育进行剖析前提下,结合源、储、运、局部构造等基本成藏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受盖层发育条件限制,研究区碳酸盐岩潜山难以大规模连片成藏,油气仅在局部聚集。将现有勘探区划分为3类,其中Ⅰ、Ⅱ类为具较大潜力的首选探区。

  • 标签: 南图尔盖盆地 Doshan地区 碳酸盐岩潜山 成藏要素 油气聚集
  • 简介:1:5万数字地质填,按照规范要求需要1:2.5万地形作底图。因此,工作中需要制作1:2.5万标准幅框与地形匹配作为野外填。本文就1:2.5万标准幅制作、不同比例尺之间的投影转换及地形比例参数设置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 标签: 数字地质填图 投影转换 比例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