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食品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农药和添加剂等化学物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的联合作用对人体形成累积暴露,但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多以单一化学物暴露为基础。近年来,化学物累积暴露形成的健康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累积风险评估方法,如类别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危害指数(HI)、相对效能因子(RPF)、生理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等也逐渐发展起来。本文对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化学物 累积暴露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
  • 简介:采用特效甜味剂甜菊苷代替部分蔗糖,并降低产品中的脂肪含量,制成低糖低的冰淇淋产品,达到预防心血管等疾病的特殊生理功效.通过对各种成分的研究和感官评定,从而得到最佳配方和最佳工艺条件.

  • 标签: 冰淇淋 低糖低脂 甜菊苷 配方 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
  • 简介:选取新鲜番茄,采用冷打浆工艺制取番茄浆,并辅以乳酸奶、VA、VD、乳酸钙、麦芽低聚糖,选用阿斯巴甜(Aspartarme)为甜味剂,同时添加利体素(Litess)和奶油替代品(Benefat)代替蔗糖和奶油,研制出营养特殊,风味独特的保健冰淇淋.

  • 标签: 蕃茄 酸奶 阿斯巴甜 利体素 奶油替代油 保健冰淇淋
  • 简介:冷饮均设备严纪宏无锡轻工大学0前言在冷饮生产中,均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均,可使原料中的浆、汁、液混合、乳化,固体颗粒进一步细化,从而使不同组分均匀地混溶在一起,增加稳定性,有效地防止分离。均后的冷饮食品,如冰淇淋、雪糕等,组织状态均...

  • 标签: TEA Tea-stalk Tea-stalk SEPARATOR COLOR separate
  • 简介:主要探讨了聚葡萄糖在冰淇淋生产中的代应用,得出聚葡萄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及优质填充剂,可取代部分蔗糖和脂肪,用于低热量,低糖和低食品中。

  • 标签: 聚葡萄糖 冰淇淋 代脂作用 低脂食品
  • 简介:本文为谱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着重介绍了ESI、MADLI两种关键的电离技术以及色谱/谱联用技术,并对未来予以展望。

  • 标签: 质谱 ESI MALDI GC/MS LC/MS
  • 简介:英国糖业和甜味剂集团Tate&Lgle公司(T&L)在美国推出了一种配料产品,可赋予冰淇淋更健康的形象而不致破坏其风味。这种包括Splenda的三氯蔗糖的甜味剂混合物给予了冰淇淋产品所有的甜味、组织状态和乳脂的口感。

  • 标签: 低脂冰淇淋 甜味剂 混合物 美国 冰淇淋产品 三氯蔗糖
  • 简介: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低冰淇淋复合乳化稳定剂对其抗融性的影响。在同一原料配方的相同制作工艺条件下,选择单体胶体作为稳定剂进行实验比较,由此选出四种较为理想的胶体进行复配,作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从而确定一个对低冰淇淋抗融性具有显著效果的稳定性组合。

  • 标签: 低脂冰淇淋 稳定剂 抗融性 单体胶体 复配 实验
  • 简介:冰淇淋构影响冰淇淋的口感、抗化度、抗变形度、质地松软度或坚实度、冰的晶态、冰晶的分布位置和定向。控制水分活度,选择冰淇淋乳化荆、冰淇淋增稠荆、冰淇淋辅料,配合恰到好处的工艺条件,可控制冰淇淋构。

  • 标签: 质构 水分活度 冰晶 颗粒度
  • 简介:目的建立了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DTX1、DTX2)、紫贻贝毒素(YTX)、原多甲藻酸贝毒素(AZA1)、螺环内酯毒素(SPX1)6种溶性贝类毒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谱方法。方法匀浆贝类组织,用80%甲醇提取,StrataTM-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0.3%氨水甲醇溶液洗脱,离心超滤管离心纯化。采用XTerraMSC18柱(150mm×2.1mm,35μm)分离,以含6.7mmol/L氨水的90%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基质标准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6种溶性贝类毒素的定量限为0.2~1.0μg/kg,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5;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8.8%~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14.5%。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多份贝类样品进行分析,均未检出目标组分。结论方法选择性、灵敏性和准确度高,适用于贝类产品中溶性贝类毒素的确证及定量分析。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脂溶性贝类毒素 固相萃取 毒素 食品
  • 简介:将分离制备出的性能良好的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粉以不同的比例添加到面粉中,结果表明,米糠纤维的添加会使面粉的粉和烘焙特性发生一定程度的劣变,但同时发现在3%的添加范围内劣变程度很小,制作出的面包不需进一步改良仍然可以接受,该研究为今后它在面包中的强化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米糠膳食纤维 面团粉质 烘焙特性 面包 感官品质
  • 简介:目的对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样品进行电喷雾谱测定,初步确定其一级结构。方法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检测方式正离子;质量扫描范围m/z150~1000;干燥气(N2)流速5arb;雾化气(N2)压力35arb;毛细管出口电压4.5kV;碎裂器电压100V;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碎裂器电压为35%;碰撞气流量为电子流量控制器自动控制;进样方式:流动注射进样;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结果利用电喷雾谱技术,初步测定重组BMP样品的一级结构为H-Lys-Gly-Asp-Glu-Glu-Ser-Leu-Pro-OH。结论该方法能够初步测定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的一级结构,为实验室生物工程菌构建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

  • 标签: 生物活性肽 食品感官肽 电喷雾质谱 一级结构
  • 简介:目的利用解吸附电晕束电离谱(DCBI-MS)对减肥类保健食品中违禁药物进行快速筛选,进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对疑似检出样品准确定量。方法通过DCBI-MS直接分析,对比标准物质的一级、二级谱谱图,对检测样品中非法添加的芬氟拉明、酚酞、西布曲明、单去甲基西布曲明、双去甲基西布曲明进行定性鉴别。HPLC-UV对5种目标化合物准确定量。结果HPLC-UV方法中各目标物的线性范围为0.25~300mg/L。12个检测样品中3个样品共3种违禁物被DCBI-MS方法检出。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复检结果显示DCBI-MS的半定量结果可信。结论DCBI-MS无需样品预处理,单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不到1min,辅助高效液相色谱法实现了减肥类违禁药物的快速、高通量、高精度检测。

  • 标签: 解吸附电晕束离子源质谱 辅助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减肥类保健食品 违禁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组、姜黄素灌胃组。成模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h尿蛋白水平,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常规制作石蜡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糖尿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h尿蛋白及肾脏MDA含量明显下降,而肾脏抗氧化酶T-SOD活性及CAT含量则显著上升,肾脏形态明显改善。结论:姜黄素能够提高肾功能及肾脏抗氧化能力,具有糖尿大鼠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糖尿病 大鼠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学特征,提出当前防控重点。方法对2010—2012年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浙江省共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95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58.9%,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最常见,占23.2%;5~9月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占66.1%,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发生更为频繁,在确定的中毒食物种类中,以肉与肉制品最多,且每个季度均较多,以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污染为主;其次是水产品,在二、三季度较多,主要是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误食毒蕈、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等调味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仍有发生。结论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是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及亚硝酸盐的监管;落实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减少蕈类中毒发生;防控的重点场所为宾馆饭店、集体食堂,重点类型为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浙江省 流行病学分析 食品安全
  • 简介:目的概率评估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菌流行学负担。结果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采样率为21.66%(5974/27587),沙门菌阳性率为3.53%(211/5974)。沙门菌阳性的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的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的上海市沙门菌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的2.54倍。沙门菌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期。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的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菌感染总病例数估计的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单种疾病负担领域的可行性。

  • 标签: 沙门菌感染 流行病学负担 金字塔模型 食源性疾病 概率评估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01—2013年苏州市各地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2001—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发病7213人,无死亡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46.9%(161/343);食源性疾病暴发多发生在集体用餐场所,占总起数的56.6%(194/343)。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214起事故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70.1%(150/214),毒素引起的占16.4%(35/214),化合物引起的占13.6%(29/214)。在实验室检出致病因子的168起暴发事故中,83.3%(140/168)的事故由10种致病因子引起,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最多,达61起(36.3%),发病人数达1436人。2009—2013年食源性暴发事故报告的109起中查明原因食品的共72起(66.1%)。原因食品被归因为5类食品,分别为水产品(33.3%,24/72)、肉制品(23.6%,17/72)、其他食品(15.3%,11/72)、混合食品(13.9%,10/72)、蔬菜(13.9%,10/72)。在暴发事故中较明确的致病因子-食品组合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蔬菜(菜豆)、毒蘑菇及其他植物毒素-野生植物、组胺和河鲀鱼毒素-水产品、农药-蔬菜、亚硝酸盐-调味料、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制品。导致暴发的污染环节最多的是交叉污染(44.2%,50/113)。结论对苏州市13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有利于加深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学特征的了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生产或经营中的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报告率。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为了预防和控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疾病的暴发流行,对567例散发性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了分析和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了调查.检出嗜水气单胞菌51株,其中检出含有气溶毒素Aero基因的菌株18株,占35.3%.用流行学方法对其病原学进行分析,同时针对近几年来腹泻病人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增高的趋势,开展嗜水气单胞菌对人类致病性的研究和疫情监测,提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人类腹泻的流行学意义,以指导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 标签: 腹泻病人 检出 流行病学 嗜水气单胞菌 人类 粪便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