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辣椒红色素是种天然类胡萝卜素,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安全无毒,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目前辣椒红色素普遍存在不溶物、杂质含量高的问题,产品利用程度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本研究以辣椒红色素为原料,确定了种辣椒红色素纯化的方法。其最佳脱胶剂添加量即加酸量为2.5g,加水量为40g,加盐量为3g;在此条件下处理的辣椒红色素不溶物可降低至0.38%。使用此方法处理得到的辣椒红素呈深红色,具有诱人的光泽,流动性好,品质高;并经过车间中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辣椒红 纯化 不溶物
  • 简介:株丝状真菌(Miug-2.7)产天然红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淀粉用量3%、蛋白胨1%、大豆浸出物1%,pH为7.5,培养温度25℃、摇床频率200r/min,培养时间为72h的条件下,100mL发酵液所得的干菌丝经溶剂提取,色价可达900以上.

  • 标签: 丝状真菌 天然红色素 发酵 食品添加剂
  • 简介:针对成品辣椒红色素仍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类物质,对辣椒红色素的品质和色价影响较大等问题,本篇实验研究通过对除辣后的辣椒红色素进行酸洗和碱炼的探索,进行酸洗-碱炼新工艺的整合,达到对辣椒红色素的纯化,提高辣椒红色素的品质,采用0.2%浓度的磷酸将辣椒红色素在60℃下酸洗,离心分离后,采用4.5%NaOH溶液在45℃下碱炼并用丙酮萃取,使辣椒红色素色价从149.17提高至297.07。

  • 标签: 辣椒红色素 酸洗-碱炼 色价 纯化
  • 简介:药用植物内生菌有产生活性物质的潜力,是天然功能色素的潜在来源之。文章从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与还原剂、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探究铁皮石斛内生菌H1B1所产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红色素对温度、自然光较为稳定,对紫外线敏感;该色素在pH≥7环境条件下色素稳定性高且有增色效应;金属离子中,K+、Mn2+、Mg2+、Co2+、Al3+、Cu2+、Na+、Zn2+对该色素有护色或增色作用,但Fe3+和Ca2+对色素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容易产生沉淀;NaCl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能较好地保持红色素色价的稳定性,且10%~15%的葡萄糖对其有明显的增色效应。

  • 标签: 红色素 稳定性 提取 内生真菌 铁皮石斛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玫瑰红色素的稳定性,考察了几种金属离子、防腐剂、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玫瑰红色素 稳定性 食用色素
  • 简介:对市售红曲红色素粉进行了分离,得到红色色素、桔红色色素和黄色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90±5nm,374±5nm/490±5nm,367±5nm.在固定光源、固定照射距离的条件下对红色色素的光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确定出了最适合的初始光照色素浓度为0.01%(吸光度为1.089),最适合的色素液厚度为4.5mm,光照1h红色素的保存率为35%.

  • 标签: 红曲红色素 光稳定性 测定方法 紫外灯照射法
  • 简介:本文对水分散性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温度,氯化钠,柠檬酸,蔗糖,氧化剂,抗氧剂均不影响该色素乳状液的稳定性,仅在含酒精的水溶液中有破乳现象。该色素在碱性条件下颜色保留率比酸性条件下高,定浓度的氯化钠,柠檬酸,蔗糖,酒精溶液中保留率较好,有抗氧剂存在时,保留率很高,为其颜色保存提供较好条件。

  • 标签: 辣椒红色素 乳化 稳定性 水分散性 食品
  • 简介:实验研究了红米红色素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来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并从第2周起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红米红色素溶液,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的T-AOC、SOD、CAT、GSH-Px活性、MDA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红米红色素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清的T-AOC以及SOD、CAT、GSH-Px活性,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MDA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红米红色素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来提高D-半乳糖致衰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 标签: 红米红色素 抗氧化能力 D-半乳糖 血清
  • 简介:火棘是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之,其果实富含天然色素和果胶。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乙醇作提取剂,探讨了超声波提取火棘红色素的工艺条件,并与常规溶剂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工作/间歇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火棘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火棘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超声波功率350W,超声工作/间歇比6:4,提取温度40℃,提取总时间50min,提取3次;火棘红色素的提取率为96.3%,产率为22.7%,色价为9.27。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超声波法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次数少等优点,总体效果优于常规溶剂法。

  • 标签: 火棘 火棘果 红色素 提取 超声波法 常规溶剂法
  • 简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粱红色素中芹菜素和槲皮素-7-葡萄糖苷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前处理提取溶解,采用C_(18)反相色谱柱分离,用甲醇-1%乙酸溶液(60∶40,v/v)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377nm,流速为1.0mL/min,以色谱峰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芹菜素和槲皮素-7-葡萄糖苷分别在10.2~204.0μg/mL和20.4~40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3%~101.3%和89.4%~101.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7.9%和2.1%~4.2%(n=3),检出限分别为2μg/mg和4μg/mg,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好,能满足高粱红色素中芹菜素和槲皮素-7-葡萄糖苷的检测要求。

  • 标签: 高粱红 槲皮素-7-葡萄糖苷 芹菜素 色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研究了AD--50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精制紫叶小檗叶红色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AD-50树脂在50℃、吸附液pH3-4时对紫叶小檗叶红色素的吸附能力较强,以95%乙醇作为解吸剂,20℃以下洗脱效果最好.

  • 标签: AD-50大孔吸附树脂 紫叶小檗叶 红色素 提取性能
  • 简介:低温粉碎和般称作深冷粉碎(亦称低温粉碎或冻结粉碎,为了区别,下文均称之为冻结粉碎)技术,已在食品工业、塑料工业、橡胶工业等多种产业中得到应用。本文所述低温粉碎应用的冷源与冻结粉碎样,是沸点为-196℃的液氮(以下简称LN2).二者的区别在于:冻结粉碎是将粉碎物先行脆化,然后加以粉碎,而低温粉碎是将LN2向粉碎室内喷雾,使之冷却并保持在-20~50℃范围内进行粉碎,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LN2吸收,粉碎物由气化后的N2气流输送至分离器,

  • 标签: 低温粉碎 新型 装置 气化 塑料工业 沸点
  • 简介:蜂蜜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有机酸、挥发油和芳香类物质等。优质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不会腐败。其抗菌作用主要是由于:蜂蜜含有75%以上的糖类,许多微生物在这种高渗透压环境中无法获得正常存活所需要的水分;蜂蜜的pH值在3.2~4.5之间,这种酸度足以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蜂蜜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与葡萄糖作用产生有抗菌作用的过氧化氢。

  • 标签: 优质蜂蜜 抑菌剂 葡萄糖氧化酶 天然 抗菌作用 高渗透压
  • 简介:简要介绍了种生产自冷式橙汁饮料的物理制冷法的制冷机理及制冷结构设计,并举例分析了自冷式橙汁饮料的配方、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 标签: 自冷式 橙汁饮料 工艺流程 配方
  • 简介:霉变甘蔗中毒是种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急性疾病,可致患者死亡或终生残疾。刘兴玠、胡文娟等的研究证实,本病为节菱孢的代谢产物3-硝基丙酸(3-N-PA)所致。此类中毒自1972年以来,国内报导较多。但在内蒙较为罕见。1991年3月12日,通辽市孔家乡前新艾力村发生起因食用霉变甘蔗引起的中毒,在我盟属首次发现,进食的三名儿童全部发病。我们对此进行了中毒样品的病原菌分离、毒索测定等

  • 标签: 霉变甘蔗中毒 终生残疾 新艾力 病原菌分离 中枢神经系统 硝基丙酸
  • 简介: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国冰淇淋的文化和历史,其次统计了1999~2000年间美国冰淇淋的年产量、消费量和总出口量,最后得出美国高档冰淇淋的十大特点:纯真、天然、传统、创新、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糖、低膨化率、具有众多添加物和保健功效等.并对高档冰淇淋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详细叙述.

  • 标签: 美国 冰淇淋行业 1999~2000年 产量 消费量 出口量
  • 简介:韭菜籽为我国常见食用蔬菜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tuberosumRottl.干燥成熟的种子,韭菜籽作为壮阳补肾用入药在我国民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药食两用的韭菜籽的性质、特性,综述了韭菜籽提取物的研究、应用进展,较详细地介绍了韭菜籽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通过对中药韭菜籽常规化学成分分析,韭菜籽是种营养价值颇高的药食两用植物种子,韭菜籽含有相当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赖氨酸、烟酸和锌、钙和铁等矿物质元素,另外发现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含量也十分丰富。还综述了分离纯化出的皂甙、生物碱等化合物情况,就目前针对韭菜籽及其配料成分的药理研究、在我国的研究开发等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标签: 韭菜籽 特性 应用 现状
  • 简介:起镉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黄剑屏侯为道徐东唐晓成都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610021)1994年3月9日,某地矿局机关幼儿园在食用奶糖后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及试验证明系奶糖加工生产时所用脱膜剂污染所致。1流行病学调查1994年3月9日,该幼儿园幼儿午...

  • 标签: 食品卫生 镉污染 食品添加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奶糖 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