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神经调控技术作为一种不破坏神经组织的可逆性神经外科疗法,在疼痛、帕金森病、癫痫、强迫症等功能性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应用前景广泛。文中介绍了脊髓刺激器、脑深部刺激器,迷走神经刺激器和骶神经刺激器为代表的神经刺激器技术和应用现状,结合脑深部刺激器,迷走神经器和骶神经刺激器的国产化进程,分析了神经刺激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神经调控 核磁相容 闭环调控 远程程控
  • 简介:帕金森病是一种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人脑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死亡.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至今未明,但氧化应激是主要因素.DA作为脑内主要神经递质,也是一种神经毒素.我们的研究中采用DA作为氧化应激诱导剂,观察了6种神经保护剂的作用效果.MTT分析其存活率、荧光双染色法观察其形态变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显示DA诱导后细胞存活率随浓度、时间进行式降低,而6种保护剂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效果.

  • 标签: 多巴胺 SH-SY5Y神经元 细胞毒性 神经保护 帕金森病
  • 简介:植物防御是植物界中一类阳离子型多肽,在结构和功能上,它们与早先发现的哺乳动物和昆虫防御类似。植物防御的分子量在5kDa左右,其中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植物防御的三维结构呈小球形,包括1个α-螺旋和3个反平行的β-折叠片层结构,8个半胱氨酸可以形成3对或4对二硫键,从而构成了Cys稳定的βαββ结构模序。从植物防御的结构和体外生物学活性,可以看出植物防御是一类十分复杂的多肽,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植物免疫,而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植物防御素 抗菌活性 酶抑制剂活性
  • 简介:建立了原料乳中抗生定性-发酵酸度的检测方法。原料乳经灭菌后,加入经活化的嗜热链球菌,43±1℃培养发酵,测定滴定酸度,根据酸度判定抗生的使用情况。方法处理简单,易操作,试验成本低,分析周期短,因此该方法可作为原料奶抗生的快速筛选检测方法。

  • 标签: 原料奶 抗生素 发酵酸度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同类型神经生理信号的实时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个系统中自动实时地处理多种神经生物信号,包括EEG、EMG、EOG等。它可以显示信号波形、计算特征参数、指出掺杂在信号中的各种噪声等。因此,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线地预处理原始神经生理信号,也可以基于用户需求对信号进行评价。系统输出的合格神经生理信号可以被用于辅助医生解析神经生理信号,从而诊断疾病或者向患者提供建议。本方法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一步扩展功能。

  • 标签: 神经生理信号 实时评价 EEG EMG EOG
  • 简介: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phalerala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cichoriiLinnaeus的干燥全虫,味辛、热,有大毒,在我国已经应用两千多年,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类药物。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主要药用成分是斑蝥,主要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及胃癌。去甲斑蝥(norcantharidin,NCTD)为斑蝥的衍生物,是我国首先合成的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和独特升高白细胞作用的新型杭肿瘤药物。明显增强了抗癌效果,并显著降低了斑蝥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文章对国内外有关斑蝥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斑蝥素 去甲斑蝥素 抗肿瘤药物 肿瘤
  • 简介: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生物反馈的智能化神经康复治疗仪。采用DSP+CLPD的新型设计思想,利用CPLD芯片实现刺激器的主要硬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刺激参数的数字式可调,简化了电路;使DSP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肌电采集、人工智能判断、闽值调整,并控制键盘液晶实现刺激参数的显示;并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 标签: 生物反馈 刺激器 DSP CPLD
  • 简介:针对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二药)生产的假药“亮菌甲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一事,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省范围内紧急开展针对齐二药生产的药品以及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使用丙二醇药用辅料的专项检查工作,并建立了药用辅料丙二醇的快速筛查检验方法。

  • 标签: 技术监督 假药 药品生产企业 食品药品监管局 反应 支撑
  • 简介:目的:通过HPLC法定量测定中药材暗紫贝母在不同组培时期的贝母甲含量。方法:采用CosmosilODS2C18(5μm,250mm×4.6mm),以水—乙腈—二乙胺(体积比:70:30:0.03)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结果:贝母甲在1~10μg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各批次回收率较好,且其各RSD值稳定。结论:本实验能够较好测定暗紫贝母在不同组培时期贝母甲的动态积累量,并能确定其最佳积累时期。

  • 标签: 暗紫贝母 HPLC 贝母甲素 积累量
  • 简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的监护种类繁多,然而许多监测大多都是有创监测,研究表明有创监测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的风险,因此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展非侵入性的、连续的智能监控技术势在必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可能引起严重发病率,常见于住院患者,尤其是术后人群。休克可能导致急性血流量减少,代谢异常,无氧代谢,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如果时间延长,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和死亡。ICU的患者基本都是危急重症,生命体体征不稳定,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全天候监护,因此对ICU中医护人员进行疲劳监测很有必要。我们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这种非侵入性的、有效的、以及非电离测量的实时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设备对DVT、休克、疲劳以及水分、深部组织温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与此同时,心电(EEG)、光学体积描记术(PPG)、压力脉搏波(PPW)等参数也是ICU监护中必不可少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无创、低成本监测系统,对系统中信号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验证了设备的可靠性。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近红外光谱 血栓诊断 休克监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资料分析发现,除了乙酰胆碱、谷氨酸、多巴胺、五羟色胺、1-氨基丁酸等一些经典神经递质之外,高等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软体动物体中却很少有研究资料报道;而软体动物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些神经递质如章鱼胺、FMRF等在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神经系统中也很少有报道。因此推测,在神经系统进化过程中,有些递质在后来的进化过程中一直保存下来,有些则被其他的类似物质替代。同时也有一些新型的神经递质形成而广泛存在于高等的脊椎动物中。本文对五种神经递质在软体动物中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软体动物 神经递质
  • 简介:本文设计的单极性输入双极性输出压控恒流源电路是神经保护治疗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CPLD电路产生极性相反的脉冲控制三极管组成的电流换向开关来选择输出极性。其V/I转换系数、带负载能力(包括输出电流的大小及负载电阻的大小范围)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电路参数来实现,实验证明,该恒流源电路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电气安全性,能很好的满足神经功能保护治疗仪的要求。

  • 标签: 神经功能保护治疗仪 压控恒流源 双极性输出 脑卒中
  • 简介:日本理化学研究所6月8日宣布,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利用RI射束工厂的放射性同位射束加速器,在4天之内发现了从锰(25号元素)到钡(56号元素)的45种新放射性同位。新发现的同位素数量高于世界上约40种年平均发现的同位素数量。对破解长期以来元素的合成以及中子过剩原子核之谜打开了一扇窗口。

  • 标签: 放射性同位素 科学家 化学研究所 加速器 元素 原子核
  • 简介:目的:通过对志愿者观看3D影片之后的脑电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最能代表立体视觉疲劳度的主成分,运用BP神经网络对疲劳等级进行建模,提高对疲劳度等级的预测准确度。方法:采集15名志愿者观看五部不同3D影片前后的脑电信号,先对脑电信号进行疲劳度分级并选取特征通道;再对特征通道的脑电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影响最大的特征主成分,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根据建立的模型对立体视觉引起的疲劳等级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已知的疲劳等级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文献中的疲劳等级将实验结果分成三个等级;据累计贡献率超过90%选取的前四个主成分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达95.4%。结论:运用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立体视觉疲劳度进行预测,预测准确度较高,与直接根据脑电特征参数建立模型的方式相比简便和准确,这一方法对立体视觉引起的疲劳度分级及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立体视觉疲劳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 简介:建立了液固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双氢青蒿中有机溶剂残留量。采用DB-5大口径毛细管柱,以正丙醇为内标进行定量。甲醇、乙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2~317.0μg·mL-1(r=0.9996),3.5~348.0μg·mL-1(r=0.9995);回收率分别为104.8%,101.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8μg·g-1,0.18μg·g-1。本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及重现性好。

  • 标签: 液固顶空气相色谱法 大口径毛细管柱 有机溶剂残留 双氢青蒿素
  • 简介:本文同时采用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去探索AChE在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口胃神经系统(stomatogastricnenroussvstem,STNs)的分布。结果显示:在STG中,AChE在口胃神经节(stomatogastricganglion,STG)腹侧胞体区神经元的细胞膜及细胞间隙神经纤维和中央神经纤维网中标记为阳性;在食道神经节(oesophagealganglion,OG)的腹侧中央偏有有一个大的神经元周围的神经突起呈强阳性反应,并且在紧靠该神经元的一侧还有一个神经元周围的神经纤维也呈阳性反应,另外在神经纤维网也有Ach阳性反应分布。结论:实验证明乙酰胆碱在口胃神经节和食道神经节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神经纤维网和神经元的细胞膜及神经元间隙。

  • 标签: 口虾蛄 口胃神经系统 乙酰胆碱酯酶 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