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期我们介绍两个国内民营摄影艺术馆:位于北京的“拾光影像博物馆”和位于长沙的“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拾光影像博物馆”于2017年8月15日在北京顺义高丽营一村的白马艺术区建成,面积900多平方米。20年来,“拾光”主人康学松收藏照片55万余张,其中包括“过半数的底片和为数众多的手工制作的原版照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有大量新中国军政领导人照片,大多是在那个时代新华社制作放大的展览照片;有民国时期转机拍摄的军政和文化界长幅合影卷轴;有1890年代制作的整本蛋白工艺相册;有抗战时期日军为全面侵华做准备而从东北延伸至中国全境的铁路施工相册……
简介:姚璐的《中国景观》系列,运用高超的数码技术,以今天到处可见的一堆一堆由绿色(偶尔黑色)防尘布所遮掩的建筑材料(或垃圾)为素材,添加少许亭台楼阁与小舟,拼凑成一个个看似精心构思的青绿山水画面。细看之下,却会发现还有头戴安全帽的当代民工行走于青山绿水间,骤然显出某种时空上的不和谐。按照想象与文化惯例本应游走于画幅间的士大夫与渔樵被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惊破。原来,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来自于处处都在大兴土木的当下现实,也在影射这种现实。姚璐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代中国的新符号:防尘布。经过他的机智运用,我们终于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那些建筑工地上用来遮掩丑陋、防止扬灰、防止偷盗的绿色防尘布以及由它所披挂而成的座座土堆,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新符号。
简介:格雷·吉拉德(GregGirard),1955年出生于加拿大。1986年,格雷在香港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他为《新闻周刊》、《财富》、《纽约时报》众多国际知名出版物提供新闻摄影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期间,格雷与伊恩·拉姆勃特(IanLambot)合作出版了《黑暗之城》(CityofDarkness),这本摄影集记录了"九龙城寨"这座拥有35000居民的古老围城在1993年被拆除前的最后时光,其颇具人文关怀的怀旧影像也奠定了格雷以后摄影创作的基本格调。随后,格雷继续他的亚洲之旅,并先后在韩国、英国、德国、芬兰、美国等国家举行展览,现在,他将镜头对准了上海-一个正在向国际性都会转型的中国城市,2007年4月,他出版了新作《上海魅影》(PhantomShanghai)。
简介:本以为这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度假。这次到巴拿马首都拿骚的豪华旅行,是为了纪念《碧海追踪(IntotheBlue)》DVD版的发行,正是这部电影让性感女星杰西卡·奥尔芭一夜成名。不过,当我坐在鲨鱼密布的大海上的小船边上,将穿着脚蹼的双脚伸出船舷时,身体却忍不住在小3号的潜水服中颤抖不止,脑子里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船员的悲惨遭遇——这艘美国战舰曾经运送过轰炸广岛的那枚核弹,但在其受到鱼雷攻击之后,全部1100名船员里只有316人幸免于难,而造成如此重大伤亡的并不是炸弹,大多数在5天之后获救的船员,都是从鲨鱼的口中幸存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