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3年5、7、9、11月对黑龙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127种,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47%和44%,尺骨针杆藻、细星杆藻、钝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美丽星杆藻、歧射盘星藻、毕氏林氏藻、卵形隐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数量为351.29×104ind./L,以硅藻为主,数量为244.62×104ind./L占69.63%,生物量为3.88mg/L,硅藻最高,为3.11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夏季最高为575.28×104ind./L,生物量以秋季最高5.655mg/L;水平分布抚远江段最高,平均为531.47×104ind./L和4.95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冬季>夏季>春季>秋季.
简介:2007年8月对洪潮江水库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发现浮游植物6门64属,种类组成以中、富营养型的绿藻、蓝藻种类占优;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7026941ind./1,平均生物量为9.8235mg/1,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群。采用浮游植物生物量评价水质营养类型,洪潮江水库网箱养殖区处于富营养水平,多样性指数评估为轻至中污染。
简介:2007年4月和8月,对新疆乌伦古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浮游植物调查期间经鉴定共计8门172种属。其中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43.0%和29.1%;蓝藻门27种属,占15.7%;裸藻门7种属,占4.1%;甲藻门6种属,占3.5%;金藻门4种属,占2.3%;隐藻门3种属,占1.7%;黄藻门1属,占0.6%。调查期间,乌伦古湖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60.76×10^4ind/L和2.0328mg/L。从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组成结果分析,乌伦古湖浮游植物是以硅藻为优势类群的湖泊,尤其尖针杆藻(Synedraacus),4月在采样点出现频率为80.0%。结合该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的检测结果,乌伦古湖应属于贫-中营养型湖泊。
简介:2009年夏季对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共计7门41种属,绿藻、硅藻的种类为主,分别占39.0%、24.4%;数量、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97×104ind.L-1、2.4605mg.L-1,硅藻的数量、生物量最多(147.47×104ind.L-1、2.2818mg.L-1)。优势种中硅藻、绿藻、蓝藻、黄藻门的种类均有,分别为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comta)、颗粒直链藻最狭变种(Melosiragranulat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湖生卵囊藻(O觟cystislacustris);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minor)以及黄丝藻(Tribonemnsp.)。调查湖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丰富(H'均值2.09,J均值0.56)。比较2001年研究结果,兴凯湖当壁镇湖区夏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不大;硅藻、隐藻优势种的比例下降,绿藻增加,优势种中丝状藻类比例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有所上升,调查湖区鱼产潜力有升高趋势。
简介:于2013年3月、5月、8月和11月调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初期东平湖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分析调水初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及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种属,栖息密度为459.0×10~4ind./L,生物量为3.33mg/L,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48,其中以针杆藻Synedrasp.、小环藻Cyclotellasp.和席藻Phormidiumsp.为主的优势种群共20种属。结果表明,自2013年11月调水后,东平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等与其他季节相比无明显差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简介:2017年7月6日至7月29日,在90cm×75cm×60cm、容积280L的塑料水箱中注入采煤塌陷水域改造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养殖池塘水和10cm厚的底泥,第Ⅰ、Ⅱ组放人浮叶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分别为0.1kg和0.2kg)和底栖动物螺蛳Margaryamelanioides(密度为250g·m^-2),覆盖面积分别为10%和20%,第Ⅲ组只放螺蛳不放置荇菜,第Ⅳ组为二者均不放的空白对照组,研究浮叶植物荇菜与底栖动物协同修复体系对采煤塌陷区养殖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荇菜和螺蛳组合的协同修复体系去除采煤塌陷水域水质和底泥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优于螺蛳单独作用;覆盖率2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总氮(TN)、总磷(TP)、NH4^+-N、NO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48.61%、82.5%、49.42%、46.43%和87.78%;1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TN、TP、NH4+-N、N0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27.78%、75%、28.49%、32.14%和62.22%;两者对底泥TN、TP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浮叶植物荇菜与底栖动物螺蛳协同修复体系能够有效净化采煤塌陷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营养盐,荇菜覆盖率为20%的修复效果好于覆盖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