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在我国已经兴起,养猪区域化、产业化生产日益明显,并不断涌现出现代化的养猪企业。由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规模大、密度高,这就为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密集饲养猪只接触密切,一旦有疾病传人,就可能在猪群中很快传播。故应建立疫病的防制系统,即采取各种措施,如脱污、隔离、消毒、净化、免疫接种等手段,从环境、卫生、设备、营养、管理免疫等方面把病原体排除于猪场之外,同时还要防范存在于健康猪体内的条件性致病病原体于环境因素改变对猪群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杜绝传染的发生流行。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免疫措施 传染病 规模化养猪 传染性疾病 环境因素
  • 简介:上个世纪50年代在印度发现了一种类似甲型肝炎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98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上,正式将此肝炎厦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hepatitisE,virus,HE)和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戊型肝炎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致病因子。本病主要发生在亚洲和北美洲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些地区养猪场采集猪的血清和部分饲养者的血清,发现猪的戊型肝炎阳性率极高、饲养者阳性的比例也很高;在美国和台湾猪体中分离的戊型肝炎病毒,经洲植苷酸序列和当地居民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高度同源性。

  • 标签: 猪传染病 戊型肝炎病毒 VIRUS 乙型肝炎 发展中国家 致病因子
  • 简介:所谓“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是指猪接种相应的疫(菌)苗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是由于免疫抑制易与某些病原体混合或继发感染。该病不单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疫病的总称。当前发现的主要有蓝耳病、圆环病毒I型、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资料报道显示,这些免疫抑制性传染,由于猪的免疫功能受损害,导致免疫耐受、免疫麻痹.不但使本身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而且对注射其他疫(菌)苗预防其他传染的免疫应答也会产生严重的干扰,从而诱发外源病原体的侵入,造成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有的基层兽医和中、小型猪场的有关人员.由于对“免疫抑制”缺乏了解认识,给同场猪只接种了一种或多种最好的疫(菌)苗.仍有相同的传染发生、流行,造成同场疫病有增无减.死亡率居高不下,便质疑免疫接种的作用。其实影响疫(菌)苗接种的成败是多方面的,除疫(菌)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方法外.就当前来说.“猪的免疫病”也是一种最大的“祸根”。本文就引发“猪的免疫抑制病”几种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机理、临床诊断要点及防制技术分别浅述如下.希望能给一些猪场和养猪户以帮助。

  • 标签: 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防制技术 疫苗接种 免疫抑制机理 继发感染
  • 简介:猪病的种类繁多.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的某些传染仍然是当前养猪业的威协之所在.而免疫接种是预防这些传染的重要手段。为了搞好猪的免疫接种.现将危害严重的几种传染的免疫程序简单归纳如下:

  • 标签: 规模化养猪场 免疫接种 传染病 防制 南方 免疫程序
  • 简介:以水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据,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际出发,以水产养殖专业为范例,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课程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第二课堂、养鱼协会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紧密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校内实验实习和校外实训实践相结合、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相结合的4年不断线实践教学环节,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在本校2014、2015两届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 标签: 水产养殖 实践教学 改革 实践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87—1988年所进行的国产伏碘(pvp—Ⅰ)对虹鳟鱼卵毒性的研究结果。观察了伏碘毒性pH、硬度的关系。在实验条件下发眼卵暴露15分钟的Lc50为1559(1452—1674)ppm有效碘和暴露60分钟的Lc50为1072(999—1149)ppm有效碘。半致死浓度Lc50pH和水的硬度成反比。虹鳟鱼卵在不同pvp—Ⅰ浓度中以及多次暴露(每周一次共4次)所积累的死亡率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实验期间所有已发眼的受精卵都未见受害。本文作者主张采用伏碘50—100ppm浸浴卵15分钟、对所有鲑科鱼卵表面进行消毒预防。

  • 标签: 毒性 伏碘 虹鳟
  • 简介:鱼类组织胚胎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鱼类组织胚胎教学改革探讨,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应用型本科 鱼类组织胚胎学 教学 改革
  • 简介:《水产动物疾病实验》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实验课程,针对水产动物疾病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动物医学系根据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了水产动物疾病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主要围绕实验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评体系
  • 简介:<正>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是一个重要而艰苦的行业领域,近些年来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基层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养殖企业,急需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强、会实际操作、社会经验丰富的创新型大学生。但长久以来,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教学体系和其他专业一样重理论、轻实践,开放程度不高,开放范围有限,在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缺陷。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动手

  • 标签: 动物遗传育种学 实验教学 创新型大学 自主学习 改革探索 意识培养
  • 简介:为适应现代渔业发展需求,结合水产学院教学工作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法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系列改革探索,以期为水产行业培养出在养殖水环境化学方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分析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 标签: 养殖水环境化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机制
  • 简介:针对当前水产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分层次小班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期提高基础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水产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 标签: 水产专业 基础化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病原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症状感染时体色发白,腹节发红,尾部肌肉组织呈点状或扩散的坏死症状,体表有不规则黑斑,则可初步断定患有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流行情况凡纳滨对虾目前是主要易感种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均可感染,养殖在海水和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的幼虾和半成虾最容易受到感染。该病发病缓慢,累计死亡率高达70%,引起病发的原因可能与养殖过程中温度、盐度过高或过低、撒网捕虾或投喂劣质饲料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肌肉坏死病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 养殖过程 肌肉组织 流行情况
  • 简介: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民间引进虹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89年我们为此进行了流行病和病原的调查,用CHSE—214细胞从发病濒死的稚鱼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pancreaticNecnosisVirus简称IPNV),其行态特性,理f{二性和生物特性与国外IPNV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新分离的IPNV(代号IPNV—5)在CHSE,PG,RTG—2等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病毒滴度达105(?)5TCID50/0.05ml,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新分离的病毒可鉴定为IPNV—SP株,病毒对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碱,对热比较稳定,0.5%的胰蛋白酶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的复制不受FUDR的抑制,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存在细胞质中,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无囊膜,92个壳粒,直径为67nm,属RNA病毒。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缝康的虹鳟稚鱼苗,有明显的感染力并能复制出天然发病时有相同的症状和死亡率,将死亡鱼病料接种CHSE细胞回收到了IPNV。

  • 标签: 虹鳟 细胞培养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 简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养殖场取患病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组织样本,进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hematopoieticnecrosisvirus,IHNV)分离鉴定、电镜观察、回归感染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患病虹鳟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Cyprinuscarpio上皮细胞(carpepithelialcell,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命名为XJ-13。滴度测定实验表明:该病毒为10-(6.15)TCID_(50)/mL。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分离株在浓度为10-5PFU/尾的剂量使体质量5g的虹鳟死亡率达87.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患病虹鳟组织悬液感染的EPC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子弹状病毒粒子,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IHNV。XJ-13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我国IHNV-Sn1203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美国参考株WRAC的同源性为94.6%。结果表明:IHNVXJ-13是造成该养殖场虹鳟大量死亡的病原。

  • 标签: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糖蛋白 进化分析 鲤上皮细胞(EPC) 虹鳟
  • 简介:通过分析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呼吸道病的流行特点。总结了对猪危害较严重的6种主要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并针对细茵和病毒病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控对策。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流行现状 防控
  • 简介: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在农村散养和集约化猪场均有发生,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且传播迅速,初期体温高达39~41.5℃,哺乳仔猪病死率很高,5N龄以上仔猪死亡率低,成猪几乎无死亡。现将笔者多年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猪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防制 哺乳仔猪 肠道传染病 集约化猪场
  • 简介:在家庭饲养锦鲤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有传染性的锦鲤疾病,这些疾病或者来势迅猛,或者纠缠不休,使鱼友们牵扯很大精力,打击鱼友们爱鲤的信心。很少有鱼友是水产专业出身的,大家遇到麻烦,往往去翻阅各种图书资料,按照上面的叙述对症下药后,却发现实际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那么,症结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在经历了同样过程后,总结了一些鱼病治疗的心得体会,即从治疗环境、对症药品、康复药品三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疗,这样才能提高鱼病的治愈率。

  • 标签: 锦鲤 传染性疾病 治疗环境 药品 治愈率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