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深入县、乡、镇、村实地调研,在都兰县枸杞特色农业生产气象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了其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服务需求,提出了都兰县枸杞特色农业生产新时期农业气象服务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如何解决农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的建设建议,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枸杞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枸杞 农业气象服务 调研 柴达木地区
  • 简介:简要阐述了干旱、雪灾、风沙等气象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发生特点、规律及防御对策。

  • 标签: 气象灾害 畜牧业 防御对策
  • 简介:通过气象因素对乌丹蒿(ArtemisiawudanicaLiouetW.Wang)花粉水平及垂直方向传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乌丹蒿花粉粒在24h内,在12∶00时至14∶00时,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传播花粉粒数量最多,花粉粒总量可达732粒。这一时段的气温为29.9℃,相对湿度为39%,风速为0.9米/秒。在24h内乌丹蒿传粉效率与气温、风速等气象因素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 标签: 传粉 花粉粒 气象因素 乌丹蒿
  • 简介:本文以气象要素时空变化为基础,联系牧草生长及生物量积累规律,对季节草场的适时转场及各类牧事活动,提出了与气象条件相适应的最佳配套时间。同时,本文还针对羔羊生产、家畜膘情变化时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了提高羔羊繁殖成活率、缓解家畜膘情严重下塌的防范措施。

  • 标签: 高寒地区 气象条件 季节草场 牧事活动
  • 简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苏尼特左旗草原大范围草地生物量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荒漠化草原生物量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的决定因素是与降水、温度关系呈正相关,与0~50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容重也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对于荒漠化草原而言,气象要素尤其是降水条件是草原生物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 标签: 荒漠化 生物量 气象因子
  • 简介:利用河南县牧气观测资料,根据垂穗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牧草的再生能力与积温、草原干湿指数、产草量的关系,可作为科学利用草场,合理轮牧的依据。

  • 标签: 牧草再生能力 草原干湿指数 轮牧
  • 简介:通过对铁卜加地区气象因子与蝗虫发生量的回归分析表明,该地区蝗虫发生量与4~5月份的地温极为相关,其相关系数Y地温=0.951

  • 标签: 蝗虫 发生量 地温 相关
  • 简介:本文利用2007-2011年锡林浩特牧草营养成分数据,及同期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数据,分析了牧草营养成分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7-2011年,粗纤维含量由低于20%的含量增加到接近40%,灰分含量由10%下降到5%,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变化在3%之内。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三个气象要素中,年日照时数是影响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年均气温是影响灰分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牧草 营养 气象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西宁市三县灾情普查资料和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西宁市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气象干旱指标对农业气象干旱的适用性,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等方法,用近年来自动站土壤墒情资料,建立了简单易行的农业气象干旱预测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生长李各月降水主要为正常年型,其次为轻旱和稍丰年型;季节正常为主要降水年型,其次为轻旱、稍丰,其余降水年型出现频率小。干旱发生频率从大到小均为春、秋和夏;年降水量基本不出现重旱或超丰以上的降水年型,正常年型占58%~66%,气象干旱发生频率为14%-22%。轻旱出现频率为15%左右,而中旱和重旱出现频率不足5%。用降水、气温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建立墒情模型,参数获取简单,实用性强,开展农业气象干旱发生、发展趋势预测,对农业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降水距平百分率 农业气象干旱 吻合度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