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林学科2001—2007年资助项目的总体情况、类型、学科以及承担单位等方面的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通过分析得知,林学基础研究项目总体经费的投入和单项经费资助额度在不断提高;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数有所增加;各学科资助项目数量逐步提高,资助的重点学科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森林基础科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和林木遗传育种学4个学科;项目资助单位的类型和范围不断扩大,构成资助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通过对林学基金项目资助格局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为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者探讨基金项目申报及管理重点提供借鉴。

  • 标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林学项目 资助格局
  • 简介:2008年1月,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由竹子建造的建筑结构在墨西哥城揭幕,它就是“游牧博物”。该馆占地5130m2,几乎相当于墨西哥城中心广场50%的临时性建筑结构,同时也是全拉美最大的一座博物。这座博物是加拿大艺术家格雷戈里,科尔伯特的杰作。

  • 标签: 墨西哥城 博物馆 游牧 竹子 建筑结构 中心广场
  • 简介:近日,在合肥城市规划论坛上,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潘国泰教授为筹划中的“合肥文博园”提供全新思路。将在旧城改造中被拆毁的李鸿章祠堂、段祺瑞故宅、龚家祠堂等建筑重聚于一园内,以文物异地保护的方式,打造具有合肥地域文化的园林式博物。筹划中的合肥“文博园”位于合肥政务新区中心偏西北地段,占地76亩,初步定位为一座以展示合肥文明历史为主,融文化、教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博物

  • 标签: 博物馆 园林式 合肥 大学建筑 地域文化 城市规划
  • 简介:日前,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园林植物研究所辛海波博士申报的面上项目"万寿菊自交系V-01M花色突变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获得批准,另外园林生态研究所李新宇博士申报的"考虑园林植物释放VOCs下其对大气PM2.5浓度的消减能力"获得应急管理项目资助。这是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首次同一年度获批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 标签: 园林科学 园林生态 园林植物 评审结果 转录调控机制 雄性不育系
  • 简介:在论述生态博物的内涵与实践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梳理中国在生态博物的本土实践的经验和历程,从分析生态博物的非盈利性、参与性、利他性等公益属性及表现出发,剖析了我国生态博物本土化中理论层面的本土化理论体系不完整、规划层面的生态博物类型的多样性不足与经济利益驱动、实施层面的建设速度缓慢、保护力度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不协调现象,进而提出围绕社会公益属性为目标完善本土化理论体系、倡导模式多样性及健全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设。

  • 标签: 生态博物馆 公益属性 本土化
  • 简介:北京大兴南海子麋鹿苑博物,即北京麋鹿苑,又称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在自然景观建设、科普设施建造、人文理念传播、科研工作实施等各个方面展示着美学的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运用美学的原理和理论探讨麋鹿苑博物在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美学价值:通过适宜麋鹿生存的环境建设,营建郊野公园的生态氛围;通过历史建筑风格及深入挖掘麋鹿文化内涵等,营造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多种科普互动教育形式,传达美学信息,使观众产生审美愉悦;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对博物展示主体深入研究,构筑科学美和技术美。从麋鹿苑博物展陈、展示形式及内容等方面,探讨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

  • 标签: 博物馆 美学价值 审美教育
  • 简介:中国园林博物作为2013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一轴、两区、三地标、五展园"中重要的"三地标"之一,建成后将是全国范围内首家以"中国园林"为主题、体现国内园林最高水平的博物。以"中国园林——我们的理想家园"为理念,浓缩展示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包括园博馆主建筑、室内展区、室外展区三部分。其中室外展区与博物主体紧密联系,依据环境确定园林的类型和布局,也是游人近距离感受北方园林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园林博物室外展区种植设计的分析,全面展示园林设计要素,体现造园思想,丰富植物造景的文化内涵,折射审美意识,就植物造景对意境营造和文脉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特别对馆前区植物配置从设计思路的设立,到方案深化、效果制作、苗木选择、施工栽植等不同过程进行梳理,结合项目实施过程逐步实现、完善设计意图,采用现代施工手段,将传统造园思想融入设计的各个环节,以期完成形神兼备、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园林作品。

  • 标签: 中国园林博物馆 种植设计 植物造景 传统文化 意境
  • 简介:博物作为为现今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信息的场所,更需要改变传统的"展品+文字介绍+学术以及背景性解说"的传统传播方式,一定要让参观者更多地接触到体验式、探究式的传播。

  • 标签: 博物馆 体验式 传播
  • 简介:讨论高科技的发展是否影响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转型已成为时代的趋势。本文以“自然科学的对话”为切入点来讨论现代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具体阐述了高科技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中的发展条件与运用方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中可以看到,现代植物景观不只是应用、表达科学与技术,还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现代科技的本质融入植物景观设计构思之中。

  • 标签: 高科技 植物景观 设计手法
  • 简介:矗立于晋、冀、豫交界线上的太行山,横跨3省1市100多个县(市、区),是京津和华北大平原的天然屏障.其绿化程度和绿化成效,直接关系到这一地区的整体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太行山区的自然特点和实际条件,科学选择营造林技术路线,对于加快这一特殊区域的生态建设至关重要,运用近自然林业技术,科学组织实施,无凝会有效促进太行山区植被恢复,提高整体生态治理成效.

  • 标签: 近自然林业 京津 技术 可持续发展 太行山区 屏障
  • 简介:人类文化的本性是反自然。人类文化在对抗自然的过程中发展,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经济危机,对人类持续生存提出严重挑战。应对挑战,需要“文化范式”转型,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发展,开启人类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时代。一种成熟的伦理学也要实现类似的范式转型:一种冲突的伦理,人作为掠夺自然资源的征服者的伦理,转变为一种人与自然互补、和谐共生的伦理,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伦理。

  • 标签: 文化反自然 化范式转型 伦理范式转型
  • 简介: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不平凡的三十年,收获了一大批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为了纪念研究会30年发展历程中的学术成就,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科学技术哲学论》(王国聘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集中展示了江苏自然辩证法研究30年来所取得的部分重要成果,展现江苏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特色和风采.

  • 标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哲学 纪念文集 江苏省 三十年
  • 简介:社会性的自然是戴维·佩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本体论之“根”.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概念的出场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伪善导致的严峻生态危机、苏东传统社会主义的解体和失败产生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及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其理论渊源是:后现代绿色思潮下的生态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各自存在的内在缺陷、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化自然观”以及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自然和社会辩证法的理解等.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性质,是一个社会概念;这一概念本身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一社会”关系的辩证观点.他的这些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内涵以生态学意义,进一步延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本体论的内容,从而对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攻击给予了反击,并为佩珀提出他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他的这一概念为他继而提出克服自然异化的途径奠定了基础,并且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了实践方案.

  • 标签: 戴维·佩珀 社会性的自然 原初境域 生态自然观 自然本体论
  • 简介:国际竹编艺术博览位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由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设计完成。是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的主会场,外观设计为竹篮造型,以竹编样式作为建筑外围装饰,展示了震古烁今的竹器史诗;展示了青神竹编的缘起、发展、兴盛、衰弱与变革、驰名与传承;

  • 标签: 博览馆 中国竹文化 风景园林 建筑外围 外观设计 青神县
  • 简介:一只活蹦乱跳的麂子(属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从一位农民怀中挣脱,向茂密的林子走去,它边走边回头望望为它送行的人们。此事发生在资源县资江风景地浪田村。今年3月1日,一农民肩扛一只10来公斤重的活麂子,准备出售,合营企业资源

  • 标签: 合营企业 野生动物保护法 密行 刃刀 一卿 景国
  • 简介:<正>出水十几年之久的稀世白龟,不久前重又放归河南淮阳的龙湖中。这只260多岁的白龟,是1984年8月14日由淮阳东关少年王大娃在龙湖的白龟池中钓出的。相传,伏羲于蔡水捉到

  • 标签: 放归自然 龙湖 南淮阳 活档案 花纹图案 专家推
  • 简介:自然如霜,凝成一个美丽的姿态,赐予心的安宁。自然如笔,描成一幅深邃的画卷,趟过一丝星光。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随着生态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呼唤回归荒野,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自然文学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回顾18世纪以来西方自然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生态理念的传继和发展以及它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说明了自然文学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 标签: 自然文学 生态理念 传继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