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无意识问题,是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事实上,大量的司法实践证明,作为意识的补充和辅助成分,无意识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对犯罪行为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这里所指的"无意识",是指未被清晰意识到的意识活动,它是人脑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往往以不为个体觉察到的方式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无意识犯罪动机,是指在犯罪行为进行过程中或进行后一段时间内,犯罪主体未曾或未能清楚地意识到的犯罪动机.一般说来,故意犯罪都有明显的犯罪动机(过失犯罪除外),犯罪者清楚地了解是什么促使他犯罪,他要满足何种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尽管个人在进行犯罪活动时,作为活动动机的对象总是这样那样地被感知或被想像着,也是被意识到的,但作为动机及其产生过程、原因或可能导致的结果,却并非总是清晰地被意识到的.未被意识到的动机仍可在活动中通过与活动目的一起达到对行为的调节.因此,无意识的犯罪动机,并不是指没有犯罪动机,而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犯罪者本人没有明确意识到的或模糊难辨的,推动他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成因.根据诱发原因的不同,无意识犯罪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简介:通过大量文献调查和关键信息人访谈,分别回顾了我国引进林木与竹子的4个历程:新中国成立前、建国至改革开发前、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和新世纪以来。通过比较发现从随机和偶然性引进为主发展到目前系统科学的计划引进为主。引进用途从单一的材用和简单的绿化用转向材用、观赏用和生态用等多种用途。主要引进资源在各时期都涉及桉树、杨树、松树等速生林木,且改革开放后达到盛期,而竹子的引进规模相对较小,但在速生和高观赏价值竹子引进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研究指出,我国未来的引进工作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重视速生丰产等遗传特性;更加重视高观赏价值林木与竹子的引进;注重引进能够提高森林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林木与竹子;且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更加突出;引进渠道管理和(生态)风险管理将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