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代自然审美批评的有效展开需要观念与知识两个层次的必要基础。观念层面的基础有二:一是来自美学领域的自然美与肯定美学观念;二是来自环境伦理学的自然内在价值与环境美德观念。自然美乃是自然对象与环境自然之真与自然之善的感性呈现,自然审美乃是人类主体对自然对象、环境自身之真与之善的感知、理解与体验,在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中区别真、善、美并无必要。当代环境哲学中自然内在价值观念与生态学整体主义观念为肯定美学立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美德乃是一种全范围、无捡择地同情式肯认自然的伦理意识,具体地由尊重自然、关爱自然与敬畏和感恩自然三项具体德性构成。知识层面的基础亦有二:一是由描述、分析与评估三要素构成的自然审美批评理论模型;二是来自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特别是地质学、生物学与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上述理论模型为自然审美批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路径,同时在美学基础理论层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审美判断的性质,使之从朴素、感性、主观的审美趣味表达成功地转化为专业、理性、客观的审美经验分析。自然审美批评中只有对自然对象、环境的积极性审美判断有效,自然审美批评的核心内容乃是深入、完善地揭示自然对象与环境自身所具有之特性与功能,深入反思社会大众肤浅、主观的不恰当自然审美经验,提倡客观、严肃的自然审美欣赏,开拓当代自然审美新境界,培育环境美德。
简介:此文是ScottSlovic教授专诚为本刊"生态文化"栏目撰写的论文综述。Slovic教授是美国爱达荷大学英语系主任,从事文学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社会研究。他是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ASLE)的创始人兼首任主席、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的权威期刊《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ISLE)主编、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二十余年,是美国首个"文学与环境"研究中心(该中心设于内华达大学)的核心创建人之一,著有25部专著和逾百篇论文,曾在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多地讲学,在国际生态文化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他的第25本专著《生态批评美学:语言、美与环境》(EcocriticalAesthetics:Language,Beauty,andtheEnvironment)于2018年出版。Slovic教授还是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波恩大学、东京大学等)的客座教授,自2006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担任富布赖特学者起开始访问中国,在中国多次讲学和讲座。
简介: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千里大瑶山深处的桥市乡北冲村杨家岭山上,屹立着一株特别古老的青钱柳树。生活在这里的瑶山人习惯地称它为"摇钱树"。当绿漫青山时,满树的枝条嫩叶在空中迎风飞舞,绿叶细枝下悬挂着一串串铜钱样式的花朵。外地游人进山观赏,人人叹为观止。青钱柳又名金钱柳或摇钱树,其树形像柳树,属落叶速生乔木。树干高大挺拔,枝叶美丽多姿,果实像一串串铜钱,为冰川世纪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每到阳春三月,便开出绿色的花儿,花单性。更有趣的是果荚成扁圆形带盘状翅,初看似花瓣,瓣瓣叠加,仰望树上,极似一串串古铜钱垂挂。嫩果荚经一个夏天的成长,时令渐进到金秋,果荚上盘状翅渐渐由青绿色褪为金黄色。一俟秋风掠叶,便无情地掳下树上累累硕果——一串串“铜钱”,于是树冠下面落满金色灿灿的“铜币”,金钱柳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