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对比分析了珠海市传统型和现代型乡村的庭院植物特征,以及引起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珠海传统型乡村的庭院植物种类有30种,现代型乡村为42种,现代型较传统型增加了12种,但庭院植物数量呈减少趋势;2)乡村庭院植物的空间布局总体呈现出"由院内向院外、由中心向角落"的变化趋势;3)珠海传统乡村庭院植物主要以果树为主,经济食用功能植物占81.8%,而现代乡村庭院在传承原有植物功能的基础上,对植物观赏性有了更多的关注,观赏功能植物占45.5%,而经济食用型植物降低至36.3%;4)传统型乡村的庭院生态空间率、平均绿化覆盖率、绿斑数量和平均绿斑面积分别为12.24%、10.26%、142.2个和8.81m2,而现代型乡村则分别为4.08%、4.97%、92.4个和5.98m2,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植物体量上也趋向于小型化;5)文化驱动影响下,追求居住空间最大化和效仿绿化模式城市化是乡村庭院植物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基于分析结果对珠海乡村庭院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
简介:以浙江省奉化市覆盖栽培的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方法揭示在相似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土壤钾素的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年限的林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林地全钾含量变幅是12.5~34.24g/kg,速效钾是37.55~492.34mg/kg,速效钾的变异十分显著而全钾相对较小。全钾含量在覆盖栽培10年之前逐步递增,速效钾含量在覆盖3次或超过6年后增加尤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全钾含量在10年后又趋下降,速效钾含量在覆盖栽培8年后开始下降,全钾含量变化幅度小于速效钾主要是由于二者养分来源和利用状态不同所致,矿物态的难溶性和缓效性钾是全钾主体,相对稳定,覆盖物料的残留分解释放引起速效钾养分增加显著。因而,从土壤肥力因子钾素养分来说,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的次数或频率应少于3或4次,以稳定或提高雷竹林土壤钾素养分状况。
简介:对三亚铁炉港红榄李(Lumnitzeralittorea)天然林进行群落调查,设置6个10m×10m调查样方。对样地内的红树植物进行测量,记录红树种类、胸径、株高等指标,并进行重要性、径级等级分析,探讨该红树林林分植被的演替变化。结果表明,在600m2样方中共记录了6种红树林树种,隶属4科5属,这些树种均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该红榄李群落呈密灌丛状,群落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其重要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榄李>正红树>海莲>榄李>木果楝>海漆。径级等级分析结果显示,榄李的径级等级分布较为均匀,木果楝和正红树分布于第IV级和第V级,海漆、海莲和红榄李均分布在第V级。该红榄李群落为衰退型,正处于濒危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简介:对景观红竹林2007-2009年立竹的胸径、枝夹角、枝分角、冠长、冠幅、枝盘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竹冠长、冠幅、枝盘数与立竹胸径分别呈3次、2次多项式和线性关系;当立竹密度45023株/hm2以下时,不同年龄立竹不同竹冠部位的枝夹角无显著差异,立竹密度为26713株/hm2时,立竹不同竹冠部位的枝分角差异极显著;试验林立竹密度范围内,立竹密度对枝夹角、相对竹冠长无显著影响,对枝分角、相对冠幅、相对枝盘数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竹冠上部枝分角显著下降,竹冠中部、下部枝分角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对冠幅、相对枝盘数呈下降趋势。当立竹密度为60030株/hm2时,枝分角、相对冠幅、相对枝盘数显著下降,对竹林的更新生长已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