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的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的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
简介:近年来,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等新型烟草制品正在快速兴起。本文概述了新型烟草制品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具体介绍了新型烟草制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新型烟草制品将是烟草行业的第三次重大变革,可能会对传统烟草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观点,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烟草围绕技术、装备、产品三个方面开展的新型烟草制品全产业链研发布局情况,最后对新型烟草制品的发展趋势、研发方向、市场前景和行业未来发展战略作了展望。
简介:综述中国烟草过去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重要科研突破,总结中式卷烟产品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分析了我国烟草科技发展的现状与形势,在此基础上,遵循科技发展一般规律,围绕卷烟产品这一核心和中式卷烟产品开发基本原则,研判提炼各领域技术创新的共同要素特征,提出并阐释了“烟叶生产精准化,卷烟加工智能化,产品设计数字化,降焦减害持续化”的“烟草科技四化”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烟草发展实际,得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式卷烟仍将是我国烟草消费主流形态的判断,而实现“烟草科技四化”是支撑中式卷烟品牌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巩固卷烟民族品牌的认同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简介:40%氧化乐果和2.5%功夫连用对烟蚜抗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农药连续施用3次、6次和9次后,40%氧化乐果的抗性指数增长了2.9倍、40.2倍和58.0倍,烟蚜的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力比值增加了1.3倍、9.6倍和11.1倍;2.5%功夫的抗性指数增长了2.0倍、5.6倍和10.4倍,烟蚜的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力比值增加了1.0倍、9.7倍和12.8倍.随着农药施用次数的增加,烟蚜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低抗个体频率减少,中抗及高抗个体频率增加.而β-乙酸萘酯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酶活力及其抗性个体频率的分布在抗性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不大.因此,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酶活力及其抗性个体频率的增加是40%氧化乐果和2.5%功夫连用后烟蚜抗药性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简介:为使我国科研技术人员把握国际烟草企业新型烟草制品中加热不燃烧产品的特点和技术走向,对目前市场上销售及在研的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着重对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烟气化学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在新型烟草制品领域,专利数据显示三大跨国烟草企业(菲莫烟草、英美烟草及日本烟草)更注重在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方面的技术开发,尤其是菲莫烟草;烟气化学对比分析表明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是行业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热点;在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技术领域,电加热型(含混合型)在口感和降低有害成分释放方面优于碳加热型;相比于纯电加热型产品,混合型产品的有害成分释放量更低。
简介:选择三个代表性的叶龄段。研究了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对两个烟草品种NC89和JYH光合功能衰退和H2O2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激素对NC89和JYH不同发育阶段的光合功能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在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前期,两激素对NC89和JYH各光合参数和H2O2含量影响不大;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后期,光合机构和H2O2对两激素处理非常敏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是光合功能衰退的可逆和可调阶段;叶绿素含量速降期,6-BA处理对光合功能已无促进作用,各参数变化很小,所以叶绿素含量速降期是光合功能衰退的不可逆和不可调阶段。SDS-PAGE显示可逆衰退阶段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aco)大小亚基对6-BA和ABA处理较敏感,而类囊体膜多肽组分基本无变化;不可逆衰退阶段,6-BA对Rubiaco大小亚基和类囊体膜多肽组分影响不大,ABA对Rubisco大小亚基和类囊体膜多肽组分有一定影响,说明烟草叶片光合膜和碳同化酶对两激素的响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