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支撑卷烟行业特色加工工艺及装备研究、解决传统静态真空回潮方式存在的松散效果不理想、回透率低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用于试验室小试验线的正圆柱筒体真空回潮设备,主要包括真空罐体、真空机组、热水器机组、管道系统以及电控系统等部分,设备在具备真空回潮功能的同时,还具备加料的能力。通过开展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影响规律研究、小试验线与大生产线感官质量符合性研究,明确以下几点:①根据工艺参数调整,试验室用真空回潮设备对产品感官质量的影响规律与大生产线设备相同,通过参数优化可实现与大生产线产品感官质量的高度一致;②蒸汽施加时间与物料出口水分呈正相关关系;③动态真空回潮条件下,能有效提升松散效果以及回透率,并保持叶片结构与大生产线产品持平。
简介: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烟草17项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收集700个具有代表性样品的光谱,建立其相应指标的近红外模型.在所有的校正模型中,原始谱图经过一阶导数和偏最小二乘(PLS)处理,大约50个外部样品用于所建模型的验证.烟草中总挥发酸、总挥发碱、石油醚提取物总量、石油醚提取物中性成分、多酚、淀粉、纤维素、硫酸根、pH、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总糖、还原糖、总氮、生物碱、氯、钾等十七项指标的预测标准偏差(BMSEP)分别为0.020、0.009、0.402、0.393、0.578、0.583、0.932、0.139、0.117、0.634、0.235、1.720、1.407、0.104、0.173、0.037和0.300.该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分析17项烟草化学指标时均可以替代经典化学方法.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方法,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将为烟草行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简介:利用2002年抽样调查的220个烤烟样品,对我国烤烟中的氮、钾、磷、钙、镁、锰、铜、锌、硼、钠、铁、氯、烟碱、还原糖等14个指标的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除钙、钠、锌、硼、还原糖、烟碱外,其余指标在品种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顺序不同.在样本数较多的K326、云烟85、云烟87、NC82、NC89中,K326的钾含量为1.79%,显著地高于云烟85、NC82、NC89,NC82、云烟87的氯含量分别为0.39%、0.32%,显著地高于K326、云烟85、NC89中的氯含量;2)氮、硼、烟碱含量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降低,而钾、铁、还原糖则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升高;3)烟碱含量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而其余指标在地域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顺序不同.河南烟叶的钾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省份,贵州烟叶的氯离子含量显著地高于其他地方,湖南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所有地方;4)我国烟叶氮、磷、钾、钙、镁、锰、氯、铜、锌、硼、钠、铁、烟碱、还原糖含量落在巴西烟叶范围之内的理论概率分别为0.525、0.598、0.485、0.338、0.462、0.839、0.449、0.384、0.275、0.586、0.621、0.586、0.739、0.684;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符合"国际型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的概率只有0.389、0.660、0,531、0.309.
简介:对烟用香精香料中的NO3–和NO2–采用振荡萃取,建立了快速检测烟用香精香料中的NO3–和NO2–的离子色谱法(IC)。香精香料试样中的NO3–和NO2–在振荡条件下用水、二氯甲烷萃取,经0.22μm滤膜净化,柱流速为1.0mL/min,采用浓度梯度洗脱方式,IonPacAS11阴离子分析柱、电导检测器检测,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15个烟用香精香料样品。结果表明:①NO3–和NO2–的检出限、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RSD)及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和0.006μg/mL,95.4%和90.6%,3.42%和4.61%,0.06~6.0μg/mL和0.02~2.0μg/mL;②测定的15个烟用香精香料样品中NO3–的检出率53.3%,NO2–的检出率40.0%。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等优点,适合于烟用香精香料样品中NO3–和NO2–的测定。
简介:为明确云南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特点及其主要化学指标适宜范围,定点选取2008年该产区22个乡镇163份C3F烤烟样品,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在确定宣威产区C3F烤烟典型香型风格为清香和清香偏中间香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和典型香型烤烟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糖碱比、钙、挥发碱、莨菪亭含量对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和典型香型烤烟感官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醚提物、淀粉、两糖差、氮碱比主要影响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铜含量主要影响典型香型烤烟的感官质量。感官质量档次在较好以上的宣威产区典型香型烤烟主要化学指标适宜区间为:总糖:26%~40%,还原糖:20%~32%,总氮:1.3%~2.1%,烟碱:1.2%~2.4%,糖碱比:9~24,氮碱比:0.70~1.30,两糖差:4~10,淀粉:2.0%~6.0%,醚提物:4.0%~6.0%,挥发碱:0.13%~0.31%,莨菪亭:0.08mg/g~0.18mg/g,Ca:1.5%~3.0%,铜:5~25mg/kg。
简介:在保持HXD出口叶丝含水率和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改变RCC循环风温度、RCC出口叶丝含水率、HXD负压、HXD蒸汽施加量、HXD工作风温、物料流量、HXD工艺气体流量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及气质连用技术、内标法定量,测定了HXD出口叶丝21种中性香味成分、10种酸性香味成分、9种碱性香味成分,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烟丝常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1)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变化对烟丝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中性香味成分含量、酸性香味成分含量、碱性香味成分含量和香味成分总量影响不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小,各种香味成分含量变化较大。(2)RCC出口烟丝含水率、HXD负压、HXD工艺气体流量以及HXD工作风温对香味成分变化幅度影响较大,为保证卷烟质量稳定,应着重关注这4个过程。(3)总结得出了获得最大香味成分含量最佳工艺参数。
简介:本文介绍了通过3年多系统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应用情况.经大量试验研究,开发了楔状二次导流槽喷丝孔结构的Ф54/350H喷丝帽,替代原来从美国引进的一次导流结构的Ф54/250H的喷丝帽;创造了低WOFA运行的恒流量恒压差浆液过滤模式及醋纤丝束高温闪蒸纺丝工艺,使新工艺条件下的纺丝断头率从0.65下降到0.35;研发了8.0cc高黏度计量泵和YH02型卷曲机,使产出丝束加工成同规格滤棒吸阻的SD从8.46下降到7.70;在行业内创造性地应用和建立了PCS7及丝束管控一体化系统,提高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自动化水平.成果应用后,增强了国内烟用丝束的综合竞争力,使丝束生产能力提高20.7%,低旦丝束生产能力提高3.92倍,为卷烟企业降焦减害提供了更多的丝束选择范围.
简介:以不同产地、等级的国产白肋烟和马里兰烟为试验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上部和中部样品49份,测定其近红外光谱和烟草特征指标,用一阶导数和平滑处理光谱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各指标检测值也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采用(ProjectionofBasingonPrincipalComponentandFisherCriterion)投影方法分析样品间部位和产地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近红外光谱和特征指标两条途径均可判别烟叶部位与产地;2)根据方差贡献率,最能体现部位特征的因素是生物碱和亚硝胺指标,最能体现产地特征的因素是亚硝胺指标;3)相似性判定可用于工业等级间替代和配方微调。
简介: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的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的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