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培育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的粳稻新品种,本研究以高产粳稻品种武香粳14作母本,以食味品质优良粳稻品种关东194(含有控制低直链淀粉含量和暗胚乳的突变基因Wx-mq)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比较Wx-mq与其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Wx-b,Wx-a,wx的DNA序列,发现Wx-mq基因的外显子4和外显子5上存在两个碱基突变,外显子4上的G-A突变产生了NIaⅢ的酶切位点,并设计合成了能区分含或不含Wx-mq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的CAPS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武香粳14/关东194衍生的F5、F6株系进行辅助选择,筛选含Wx-mq纯合基因型的单株。成熟后对胚乳淀粉性质的调查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达100%。这样我们就成功培育了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的粳稻新品种南粳46。
简介:本研究利用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来自C750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瘟病基因pi9聚合到感病杂交稻恢复系闽恢3139中。最后在回交后代中获得了4个双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改良系ZR21-sk1、ZR21-sk2,ZR21—sk3和ZR21-sk4,且其遗传背景恢复率达96%以上。用来自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24个稻瘟病菌株和白叶枯病广致病型菌系P6对改良株系进行人工接菌鉴定,结果表明,聚合了Xa23和pi9基因的改良系同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且抗性与抗谱与供体亲本C750相似。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改良株系所配组合基本保持闽恢3139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抗性育种亲本。
简介:本研究以茄子叶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激素NAA、ZT、6-BA不同浓度与组合对白撮茄子叶外植体分化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分化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白撮茄子叶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部分愈伤组织能分化形成不定芽,但出愈率、芽诱导率存在明显差别;诱导白撮茄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NAA0.1mg/L+ZT3.0mg/L,出愈率为97%;诱导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NAA0.1mg/L+ZT4.0mg/L+6-BA1.5mg/L+AgNO38.0mg/L,出芽率为82%,AgNO3对外植体芽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白撮茄在1/2MS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80%;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出愈率、芽分化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建立的高效稳定的茄子再生体系,为茄子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介:枣树(ZiziphusjujubaMill.)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栽培历史悠久。长期的育种实践表明,因其落花落果极其严重、栽培品种种仁退化严重、长期的无性繁殖,使得品种改良工作进展十分缓慢。DNA分子标记技术虽然在枣树研究中应用起步较晚,但也无疑给枣树的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枣树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QTL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等诸多领域。本文从枣树基因组DNA的分离提取和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优化开始,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枣树品种鉴定、亲缘关系的演化及分类,自然杂交群体实生后代的杂种鉴定,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分子标记技术在枣树研究中的应用尚为起步阶段,也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简介:作为一个模式植物,烟草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RNA的提取质量,对于基因表达、基因克隆、cDNA文库建立、RNA原位杂交以及转基因材料鉴定等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至关重要。尤其在进行基因克隆及cDNA文库时,只有高质量的RNA,才能保证cDNA第一链合成的完整性。由于烟草中糖类、蛋白质及次生代谢物的含量较高,因此,在应用TRIzolRNA提取试剂盒进行烟草总RNA提取时,所提取的RNA产物中的蛋白质及多糖等杂质含量偏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TRIzol法进行了改进,并获得了高质量的烟草总RNA。经琼脂糖电泳检测,利用该方法提取的烟草总RNA,条带清晰、无拖尾现象,28S与18S的比例约为2:1。紫外吸收值的测定表明,所提取的烟草总RNA的A260/A280的值基本达到了1.9以上,说明所提取的RNA的质量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基因的克隆及基因的表达研究。
简介:菜薹原产中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特产蔬菜之一。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研究,但在菜薹上的应用研究刚刚起步。ISSR主要是由单一引物且以重复序列为主要引物序列的PCR标记,其反应条件受模板DNA、TaqDNA聚合酶、Mg2+、dNTP和引物等因素的影响。正交试验设计能明确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建立最优化的反应体系。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TaqDNA聚合酶、dNTP、引物、Mg2+4种因素3个水平对菜薹ISS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确立了适合菜薹的ISSR反应体系并在7个菜薹品种中进行了验证。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TaqDNA聚合酶1U、dNTP250μmol/L、引物0.25μmol/L、1×PCRbuffer、Mg2+2.5mmol/L、模板DNA30ng。通过梯度PCR测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这一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菜薹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简介:由植物病毒的侵染而引起的作物减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持久性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造成的损害,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寻快速而精准的检测方法对控制这些植物病毒至关重要。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病毒及其宿主和载体的转移,这使得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变得更加重要。近年来,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发展很快,多种多样。本研究主要综述了一些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植物病毒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电镜观察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双链RNA电泳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巢式PCR)、核酸序列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
简介:本文以草莓为研究试材,对草莓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若干影响因子如分离材料、酶液组成、酶解方式及时间、纯化时的离心力及离心时间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讨草莓原生体分离的最佳条件,为草莓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等研究提供大量优质的原生质体。结果表明:继代5d的草莓悬浮细胞系是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材料,其次是愈伤组织,而从组培苗叶片分离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低。以悬浮细胞系为分离材料的酶液组成为CPW13%甘露醇+0.5%PVP+0.1%MES+0.5%~1.0%CellulaseOnozukaR-10+0.5%MacerozymeR-10+0.05%PectolyaseY-23;以组培苗叶片及胚性愈伤组织为分离材料的酶液组成为CPW13%甘露醇+0.5%PVP+0.1%MES+1.0%CellulaseOnozukaR-10+1.0%MacerozymeR-10+0.1%Pec-tolyaseY-23。分离草莓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宜采用低速(30r/min)恒温(27±1)℃摇床振荡酶解,时间为12h。纯化时,适当提高离心力的短时间离心有利于原生质体纯化过程中产量和活力的保持,以80×g离心6~8min,效果为好。
简介:研究不同类型马铃薯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探讨各种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以"陇薯3号"、"宁薯15号"、"农家1号"(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和"陇薯6号"、"青薯168号"、"宁薯14号"(低淀粉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取不同发育时期的块茎,分别测定淀粉含量、ADP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DBE)活性。6个马铃薯品种的AGPase、SSS、DBE酶活性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6个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现为"升高-降低",薯块重量为120-200g时,马铃薯淀粉总量达到最大值。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是各种酶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