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生化指标的特征。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住院44例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绝经后)的骨代谢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糖尿病1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下)及糖尿病2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含10年);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分为糖尿病3组(HbA1c〈8%)及糖尿病4组(HbA1c≥8%)。同时选取我院5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糖尿病组25-羟维生素D3、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CP一5b)N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fP〈O.05)。②糖尿病2组患者血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fPINP)、PICP和eGFR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1组患者(P〈0.051,而TrACP-5b水平高于糖尿病1组,雌二醇(estradiol,E)、25-羟维生素D,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糖尿病3组血PINP、PICP和eGFR明显高于糖尿病4组,TrACP-5b低于糖尿病4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HbAlc和eGFR与PINP、PICP和TrACP-5b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3),而雌二醇与PINP、PICP、25-羟维生素D3、TrACP-5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降低,而骨吸收增加,肾脏出现较重的损害,这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形成减弱、骨质破坏增加。②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的骨质形成速率减慢,骨吸收增加,肾脏损害加重。③血糖控制不佳会对骨的形成及骨质的吸收产生影响,而肾脏损害亦是加重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因而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进展。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2型糖尿病肾病变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及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了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水平,并与21例健康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RBC-C3bRR及免疫黏附促进率降低,与FPG、HbA1c及In呈负相关;RBC-ICR增高,与FPG、HbA1c及呈正相关;免疫黏附抑制率及增高与FPG及HbA1c呈正相关,而与胰岛素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是导致2型糖尿病肾病重要因素,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知信行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4月抽取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299例,展开分卷调查。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知识维度、信念维度以及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16.37±4.68)、(13.53±2.27)、(12.87±2.51)。同时,其评分与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有关,P<0.05。与家族史、并发症无关,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其对饮食知识了解不充足,但是对饮食自我管理态度良好,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规范饮食行为,培养患者正确饮食习惯。同时,因为患者饮食知信行得分与健康教育情况密切相关,要求临床应落实有效健康教育,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优化饮食行为。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珲住院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心川,为建直护理十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门诊确诊、院外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循证组和对照组,循证绀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刘照组仅给了常规护理。1年后对两组卒腹m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雨指数、甘油:脂、总胆同醇、满意率及糖尿痫棚芙知识认知情况等进行检验、调查,其问,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血糖、糖化血红蚩白、血脂、体重指数均明显低于埘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及对糖尿病知识认钼1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院外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对防止糖球病并发症、提高患哲的牛命质量有重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目标导向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2024/1~2024/7间本所8例老年T2DM患者为例,按照目标导向护理干预前后划分为对照组(干预前)与观察组(干预后),然后对比两组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餐后2h血糖值与空腹血糖值分别为(7.07±0.87)mmol/L和(5.58±0.59)mmol/L,显著低于的对照组的(8.86±0.99)mmol/L和(6.79±0.62)mmol/L(P<0.05);观察组的SF-36量表评分与SDSCA量表评分分别为(34.51±4.53)分和(86.66±5.57)分,显著高于的对照组的(27.78±3.49)分和(78.57±4.73)分(P<0.05)。结论:采取以目标为导向的护理策略,能够显著提升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自我照护能力,并优化其整体生活质量,同时确保血糖水平的稳定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应高危因素。方法:对2018.01-2021.12区间收集整理我县医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选取,筛查其200例一级亲属作为研究组,同时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分析一级亲属患病率和相应高危因素。结果:研究组耐糖量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尿病发病率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研究组腰围、BMI、DBP、SBP、FBG、2hPG、HbA1c、TC、TG、LDC-C均较对比组更高,HDL-C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健康体检者更高,且腰围、BMI、DBP、SBP、FBG、2hPG、HbA1c、TC、TG、LDC-C等均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需加强环境、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简介:目的:调查氟伐他汀对合并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人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6例,男20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58.9±9.0)a,均在日本弘前大学附属医院收集。所有对象的低密度脂蛋白均大于100mg·dl^-1,和/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30mg·dl^-1。每晚服用20mg氟伐他汀,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8,12周分剐测定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黏附因子(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的动态变化。结果:血浆VCAM—1在用药的第8,12周分剐是(2.0±0.3),(2.3±0.3)ng·mL^-1,与0周(2.8±0.4)ng·mL^-1比较,均P〈0.05;hs—CRP在用药的第8,12周分别为(11.3±6.4),(13.8±9.9)ng·mL^-1,与0周(17.1±6.1)ng·mL^-1比较,均P〈0.05。ICAM-1,PAI-1和HDL在不同观察时间段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以下调炎性因子VCAM-1,hs—CRP,尤其是在第8周,且8周后下降幅度不因用药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降低。HDL在观察期间无统计学上差异,说明氟伐他汀抗炎作用独立于其降血脂机制,建议对于无高血脂的糖尿病人也可以考虑及早运用他汀类药物以降低其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于引导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应用,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并给予患者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口服用药,对比患者用药前、服药1周、2周、1个月、3个月及半年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及血糖达标的时间和稳定性。结果 服药2周后患者血糖值基本达标,1个月后,部分患者开始减少药量,3个月后,部分患者只需服用一种药物,半年后,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饮食加运动控制血糖值。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对有效的降糖药物,可将患者血糖值控制在平稳的状态,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