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您是否常在用餐后躺卧或腹压增加时有烧心感?是否常有“酸气”从口腔涌出,甚至有酸水直冲喉部、口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通常被称为“反酸”。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 标签: 胃酸 胃痛 腹压增加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胃酸分泌调节机制的影响,并评估其在临床上治疗胃酸过多相关疾病的效果。方法:研究采用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300名因胃酸过多症状而就诊的患者。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酸分泌量的变化,评估PPIs的效果。结果: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胃酸分泌量显著减少,平均减少率达到了47%,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减少率仅为5%。此外,接受PPIs治疗的患者中有85%报告了症状的显著改善,而安慰剂组的这一比例为30%。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调节胃酸分泌,对于治疗胃酸过多及相关疾病具有显著效果,这为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分泌,临床疗效,胃酸过多,症状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铝镁硅油片对大鼠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测定作为药效学指标。结果和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本品不影响大鼠正常胃液分泌,但能显著升高胃液pH和降低总酸排出量,高剂量组(600mg·kg^-1)尚能显著降低胃液总酸度;能抑制大鼠胃蛋白酶活性,180mg·kg^-1,600mg·kg^-1的作用更为显著(P<0.05,P<0.01),其剂量和酶活性抑制作用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标签: 铝镁硅油片 胃酸分泌 胃蛋白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5月—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在患者和其家属同意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选取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情况。结果:在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治疗下,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菌、抑酸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更全面地针对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消化性溃疡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地区15家2级医院2009-2011年治疗胃酸相关类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参与"北京基层医疗机构药物利用评价及用药合理性监测研究"的北京地区15家2级医院2009-2011年治疗胃酸相关类疾病的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北京地区15家2级医院2009-2011年治疗胃酸相关类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按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月份、医院统计结果见正文。结论:本研究涉及医院治疗胃酸相关类疾病的药品以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为主。药品生产厂商以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占优势。此类药物的秋、冬、春季使用量较大,夏季使用量较小。

  • 标签: 2级医院 治疗胃酸相关类疾病的药物 药物利用评价 用药合理性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落实先天性监测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漏报,提高出生缺陷监测的质量,并探索有效和准确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和2019年1月~2020年1月两个阶段当地医院的原始数据,按照当地妇幼保健院制定的统一质量控制要求,在辖区内与监视医院有关部门按原管理标准进行监督操作,并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进行监督操作,比较工作前后的出生缺陷漏报率。结果:出生缺陷漏报率从最初的14.3%下降到0%。结论:根据当前的质量控制要求,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来有效减少出生缺陷漏报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出生缺陷 管理 监测质量
  • 简介:<正>我国ADR监测报告工作近年又有了新的进展:1998年3月我国成为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的正式成员国;1999年11月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这些可喜的进展显然会促进我国ADR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完整的ADR监测报告系统(monitoring

  • 标签: ADR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监测报告 药物监测 报告系统
  • 简介:病例监测栏目主要刊登关于典型病例的用药选择、药品不良反应个案、药物滥用误用等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借鉴意义的稿件。在病例临床资料中,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既往病史、临床检查与诊断、治疗情况、处理与预后等。讨论部分应参考2006年以后的相关文献对药品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与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机制、防范措施、用药注意事项、

  • 标签: 病例监测 栏目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注意事项 临床资料 用药选择
  • 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有效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PASS)监测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SS回顾性监测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47058例住院病人的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2524896条用药医嘱,有效黑灯用药医嘱14343条,占总医嘱的0.57%。黑灯用药医嘱中,主要的监测类型是国内注射剂配伍。结论:利用PASS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可以防止用药差错,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PASS本身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ASS) 黑灯用药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中心在重点监测工作中的职责。方法检索我国、美国FDA和欧盟EMA的官方网站及相关文献,并汇总分析。结果我国现阶段重点监测的目的、方法与FDA《药物警戒管理规范和药物流行病学评估》、EMA的《许可后安全性研究》基本相同,可以借鉴上述文件对管理部门的职责规定设定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职责。结论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是药品重点监测的技术指导单位而非合同研究组织,经授权接受重点监测方案的备案而非行政审批,监督重点监测是否按方案实施而非监查或稽查,对重点监测方案及总结报告审核但不提供最终结论。

  • 标签: 药品重点监测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职责
  • 简介:通过分析地市级监测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提出地市级监测机构应反馈监测信息;加强宣传、培训;引导报告单位多关注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探索开展病例报告分析、评价和反馈工作的有效工作模式。

  • 标签: 地级市监测机构 药品不良反应 评价 作用
  • 简介:目的了解和掌握处方事件监测国内外现状和适用范围.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和掌握处方事件监测基本情况.结果处方事件监测是发现不良反应的主要方法,是自发报告的重要补充.结论处方事件监测方法对国内药品再评价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处方事件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地高辛是临床常用的强心甙类药物,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但由于治疗指数窄,用药个体差异大,其有效浓度(0.8~2.0mg/ml)与中毒浓度有相当大的重叠,故在用药期间必须对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防毒副反应发生。为此,我院近几年来对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了监测。1仪器和方法

  • 标签: 地高辛血药浓度 临床监测 充血性心力衰竭 乙胺碘呋酮 室性心律失常 中毒浓度
  • 简介:血药浓度狭义上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所谓稳态血药浓度(steadyblooddrugconcentration)是指规则服药后当机体的吸收量和排泄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血药浓度。常规血药浓度监测的血样应在浓度最低时采取,一般是在早晨服第一次药之前。检测峰值只用于证实毒性作用的存在以及进行药动学研究之用,其采血时间视该药吸收和分布的速度而定。在无毒副作用的稳定情况下,6~12个月抽血1次,每次在同一时间。在发作、有毒副作用或联用其他药物时,抽血次数要增加,且抽血时间应选在发作时或自觉最不适时,以便搞清该血药浓度是峰值还是谷值。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药物介绍 稳态血药浓度 采血时间 毒副作用 抽血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及研究进行全麻的病人为其提供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的方式,了解对全麻病人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进行全麻手术的60例病人,对这60例病人根据其入院就诊手术的先后顺序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设定病人的数量为30例,对照组的病人进行主观评测方式,实验组的病人提供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的监测方式,对两组病人的心率情况以及其平均动脉压和全麻醉苏醒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病提供不同的监测方式后,实验组病人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更低,P

  • 标签: 全麻患者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全麻苏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