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 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PCP)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 2006年 1月 -2015年 2月我院收治的 30例 AIDS合并 PCP患者结合临床特征及医学影像等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 AIDS合并 PCP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常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爆裂音。典型的胸部影像学特征为双肺磨玻璃影,有由肺门向外周肺野发展的趋势,可伴网状影或“碎石路征”。主要治疗药物为复方磺胺甲噁唑( SMZco)。结论:根据对 AIDS合并 PC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医学影像的认识,及时诊断,特别是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时,应高度警惕 AIDS合并 PCP的可能,尽早给予 SMZco诊断性试疗,减少误诊率及病死率。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机理。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测定5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并初步筛选出耐环丙沙星菌株。试管稀释法测定耐环丙沙星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此23株菌GyrA的基因(gyr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23株耐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菌中,20株存在gyrA变异:Ser83(TCC)→Phe(TTC)、Tyr(TAC),Asp87(GAC)→Asn(AAC)、Ala(GCC)。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理主要与药物作用靶位gyrA基因的突变有关,并且gyrA基因突变位点越多其耐药程度越高。
简介: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6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每次0.70mg,隔日1次,肌内注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每晚1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年以确定其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3d和1周时,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和87.10%,对照组均为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1年和3年随访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29%,48.39%,对照组分别为36.67%,2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症状复发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地诺孕素(dienogest,DNG)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一例牛布鲁菌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评价,探讨牛布鲁菌病的药物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临床医生治疗牛布鲁菌病患者的会诊,针对患者的病情、职业以及接触史,不断的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进行综合治疗。【结果】临床医生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让牛布鲁菌病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诊断牛布鲁菌病患者病情,使用药物治疗,加快牛布鲁菌病患者康复速度。【结论】临床医生需要不断的优化完善抗感染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医生在诊断患者过程中需要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要考虑牛布鲁菌病的可能,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应用恩替卡韦(ETV)与替诺福韦酯(TDF)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乙肝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48例给予TDF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ETV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对比,HBV-DNA和ALT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 HBV-DNA治疗后22周、48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LT治疗22周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BV-DNA不可检测率观察组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HbeAg转换、HbeAg 阴转率观察组为29.17%和3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83%和29.17%(p
简介:目的评价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抗菌活性。方法6种国产氟喹诺酮类药物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155株临床分离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观察其耐药情况。结果55株(35.5%)耐诺氟沙星;53株(34.19)%耐氟罗沙星;40株(25.81%)耐氧氟沙星;43株(27.75%)耐托舒沙星[其中40株(25.81%)高耐,3株(1.94%)低对];42株(27.75%)耐环丙沙星[其中38株(24.52%)高耐,5株(3.23%)低耐];40株(25.81%)耐司帕沙星[其中38株(24.52%)高耐,2(1.29%)株低耐]。对诺氟沙星耐药的55株金葡菌中,40株对其它5种药物均耐药,15株对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均敏感,其中2株耐托舒沙星,3株耐环丙沙星,12株耐氟罗沙星。本资料中,司帕沙星MIC50为0.125μg·ml^-1,MIC90为16μg·ml^-1,耐药率25.81%,均为各药最低,是6种药中对金葡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托舒沙星MIC50为0.125μg·ml^-1,氧氟沙星MIC50为0.25μg·ml^-1,环丙沙星MIC50为0.25μg·ml^-1,3种药的MIC90均为16μg·ml^-1,对金葡菌的抗菌活性较前4种药低。诺氟沙星MIC502μg·ml^-1,MIC9064μg·ml^-1,是6种药物中抗金葡菌活性最低者。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MIC90均大于或等于16μg·ml^-1,说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着交叉耐药。结论成都地区临床分离金葡菌对6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数敏感,但巳存在严重的耐药性,提示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简介:目的总结并归纳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挑选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将其纳入此次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分析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分析组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随访1年,统计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可比;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的治疗中,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考虑到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替诺福韦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